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基塔斯·侯尼亚迪斯是中世纪拜占廷杰出的历史学家。其著作《记事》忠实记载了拜占廷帝国从1118年到1207年间的历史,涉及科穆宁王朝和安苴鲁斯王朝共8位皇帝的治世。尼基塔斯曾官拜帝国宰相,不仅能接触到大量政府公文,还是众多事件的目击者和亲历者。尼基塔斯亲眼目睹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当时拜占廷人以及首都艺术品的劫难,是唯一一位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的拜占廷史学家。尼基塔斯认为承载真实是历史的目的,因此《记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本文立足《记事》原文,借鉴心理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对《记事》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分析《记事》的修纂和内容,解析《记事》古典表象后的神学内核与尼基塔斯的思想观念,确定《记事》的史学价值,揭示其对文艺复兴史学的影响。首先,本文梳理了尼基塔斯的生平和《记事》的写作背景,阐述拜占廷的著史传统和尼基塔斯自觉担负的史家责任,探讨尼基塔斯同时代的共鸣,分析《记事》诞生的条件和原因。在厘清作家、作品与时代三者之间关系的同时,以心理学知识进行辅助研究,明确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记事》修纂的促进作用。接着,本文论述了尼基塔斯笔下的拜占廷帝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考察尼基塔斯眼中的拜占廷。探讨12至13世纪初拜占廷帝国的皇位继承、官僚体制、财政税收、军事力量、对外战争、外交活动、社会风俗、医疗卫生和雕塑建筑等。通过勘误等方式,试图重构这一时期拜占廷的社会面貌。尼基塔斯的《记事》兼具古典外形和神学内核。其古典表象主要体现在史料选用的广泛性、著作结构的古典性和文字表达的修辞学风格等方面。著作结构主要表现出章节间的不均衡性、内容排列的主题性和时间纪年的模糊性等。尼基塔斯的《记事》不仅具有典型的叙事史特征和修辞学风格,还大量引用了古典著作。《记事》的神学内核主要表现在对《圣经》的释读和引用,道德的说教和劝善,同时上帝决定论贯穿《记事》全篇。最后,通过《记事》可探知尼基塔斯的思想观念。包括他的历史观、政治观、宗教观和道德观等。如尼基塔斯对历史本源的看法,对历史真实性的看法,对历史的价值和功能的思考,明确地反对暴政与巫术干政,对圣母和圣像的崇拜以及对婚姻家庭的看法等。《记事》古典表象后的神学核心与尼基塔斯本人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有关,也同当时拜占廷的文化宗教氛围有关。《记事》的这一特征同西欧中世纪史学向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过渡特征类似。1557年《记事》的手稿在西欧整理出版亦迎合了当时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