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方面的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机遇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各方面的严峻考验。随着中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不断的发展,资源环境成为我国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上看,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很少遭遇像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这种资源环境强约束,这样严峻的世界难题基本没有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这意味着,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就不能复制发达国家工业的发展模式,而是探索在资源环境制约下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然后通过建立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化发展模型,解释了模型的理论意义。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用不同的指标对现阶段中国工业化的状态进行评价,指出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后发优势,进而提出现阶段我国工业化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接着评价了我国目前的资源现状与生态环境状态,进而具体分析了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制约情况。本文认为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来说,为了摆脱目前的资源环境约束,继续深入我国的特色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于制度因素。实现工业化模式的转换,要通过建立新的制度环境,即制度创新。符合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是制度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这个基本原则的指导,中国需要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这三个方而同时推进制度创新。进而实现全面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资源环境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