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8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27亿辆,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橡胶消耗第一大国,轮胎生产量也超过了全球轮胎总生产量的一半。而轮胎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且存在大风量,低浓度、成分复杂等特点,采取何种处理治理工艺能够确保达标排放方面存在困难。江苏HK轮胎企业为解决炼胶工序废气污染问题,计划增设环保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相关治理技术,综合考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在夏秋季及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预警时,采用高效治理技术的企业不纳入停限产范围等因素,HK轮胎企业最终选择浓缩(吸附/脱附)+蓄热燃烧组合工艺处理炼胶工序废气,因采用的浓缩蓄热燃烧装置运营参数尚不明确,本文以处理前后非甲烷总烃浓度值为参考,通过调试研究了进气参数(浓度、流速)、转轮转速、浓缩比、再生风温度等对沸石分子筛转轮吸附去除非甲烷总烃的影响,并考察了浓缩处理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废气的驻留时间、燃烧温度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优化沸石分子筛转轮及燃烧室运行参数。调试结果显示沸石分子筛转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适宜的浓缩比应综合考虑处理效率、达标排放与能耗,转轮转速、再生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对于进气浓度30mg/m~3,进气流速1.5m/s的炼胶工序非甲烷总烃废气,推荐运行参数为再生风温度230℃,转速4~8r/h,浓缩比8~12,在该运行参数范围内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且符合《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中折标后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2.67 mg/m~3。提高燃烧室燃烧温度或者延长废气驻留时间有利于提高非甲烷总烃的处理效率,但这会增加燃烧设施的日常运营费用或投资费用,所以对RTO运营的燃烧温度和废气驻留时间需要综合考虑处理效率、达标排放和能耗,对于进气温度92℃、废气非甲烷总烃进口浓度0.3g/m~3,推荐燃烧温度800~820℃、废气驻留时间0.7~1.1s。在该运行参数范围内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均保持在95%以上,且符合《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中折标后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2.67 mg/m~3。该研究可以为采用浓缩蓄热燃烧工艺处理炼胶工序的轮胎制造企业提供设计经验及运行参数。该论文有图42幅,表17个,参考文献8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