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照原签订的贷款偿还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或者在偿还贷款的过程中不能够按时、足额的偿还银行贷款。由于之前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形成的金融风暴,让世界深刻认识到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寻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和解决不良贷款的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各大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势头加速。针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现状,本文选取国有银行中不良贷款率的最高者——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本文以农业银行为例,首先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此选取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样本数据,并选择各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制造业(PMI)三个宏观经济指标,以及中国农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贷款与总负债比例和净利差四个微观经济指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针对这些宏观、微观指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却贷款与总负债比例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余指标均与其反向变动。通过比较各变量影响系数可得各自影响程度大小,影响程度最大的是GDP增长率,随后依次是资本充足率、净利差。这说明GDP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增长宏观环境相比其他因素来说对不良贷款率影响是最大的,只有当经济处于繁荣货复苏时期,并且整个金融体系都处于一个良好运转的情况,那么银行才有这个前提来降低不良贷款率。但若经济环境不理想时,资本充足率与净利差这两个代表银行能力指标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与资产规模的大小往往可以决定自身吸收坏账的水平,而银行盈利能力的大小可以体现银行是否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最后,本文通过借鉴国外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举措,提出国内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对策与建议,诸如扩展新的贷款方向,拓展新兴产业贷款,有选择性地发放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