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下,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文化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发展质量上都有明显的进步。作为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文化企业数量在急剧增加同时,还存在平均寿命短、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新三板文化企业大都处在成长期,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对其成长性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考虑我国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文化企业的成长因素,建立符合新三板文化企业特点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新三板文化企业成长状况做出整体判断,为文化企业成长决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内生成长理论,首先,从资源和能力两个层面选择评价指标,运用专家访谈、相关分析、区分度分析等方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296家新三板文化企业2015-2018年截面数据,应用Entropy-TOPSIS法综合评价文化企业成长性,划分成长类别,从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结果,得出评价结论;再次,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成长性较好文化企业的成长资源获取开发和成长能力提升状况,分析其成长规律;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文化企业成长能力权重略大于成长资源,文化企业持续成长既要关注企业资源的积累,也要关注企业能力的提升。其中,无形资产和发展能力具有较大的贡献率。测量指标中,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无形资产增长率都有着较大的贡献率,而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贡献较小,说明文化企业的市场规模扩张的贡献率远大于企业规模扩张,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快速的市场扩张和无形资产的积累提升其成长性。(2)从2018年成长性排名来看,新三板文化企业发展不平衡,总体成长性不强,多数企业盈利状况不佳。同时,文化企业在资源和能力上表现出不均衡的现象,成长性较好企业的成长资源往往优于成长能力。因此,文化企业通过快速提升其成长能力,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成长性。(3)对评价结果动态分析,发现新三板文化企业总体成长性稳步提升,但是成长性波动较大。因此,成长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4)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数量方面。不同地区文化企业成长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文化企业成长性强弱与其所处区域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我国东中西部文化企业成长性趋势逐渐稳定并相互接近,东部地区文化企业成长性差异更大,中西部文化企业成长速度高于东部。(5)文化企业应注重文化资源的获取与开发、强化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实现持续成长。文化企业应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更需要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进和培育优秀创意人才,提高产业化效率。随着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呈现网络化、平台化趋势,企业应强化自身能力,优化企业结构提升管理效率。文化企业应注重研发投入,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文化品牌,打造新的盈利模式和价值链,不断创新优化企业能力,实现文化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