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语言是一种自然的用于表达和接收情感信息的关键途径。然而,母语和外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但是关于不同语言的情感差异的实证性证据缺乏一致性与直接性。本文旨在研究母语和外语在正负评价性(称赞与指责)语境下是否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感受,并阐释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揭示语言和情感的交互关系。本研究包括两个阶段的实验。实验一以检测称赞和指责不同对象的语句的情绪效价与情绪强度为主要目的,要求30名被试(男女各半)用1-7分对称赞与指责外貌和性格的汉语语句进行激动度(该描述激起了你多少情绪?)和愉悦度(该描述使你多愉悦?)的评价。三因素(评价类型:称赞/指责;评价对象:外貌/性格;性别)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1)在激动度上,无论针对外貌或性格,称赞和指责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不同对象的描述,男性与女性产生的情绪激动度不一样。女性对不同对象的描述在激动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男性对性格的描述激动度显著高于对外貌的描述。(2)在愉悦度上,称赞性表达产生的愉悦度显著高于指责性表达。称赞外貌和称赞性格在愉悦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而指责性格较指责外貌显著降低了愉悦度。愉悦度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性较女性对于称赞性格的表达愉悦度更高,而对指责性格的描述愉悦度更低。为进一步研究母语和外语呈现的称赞与指责描述间是否产生不同情绪反应,实验二选取50名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汉英双语者(男女各半)作为被试,采用他们的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向其呈现称赞和指责外貌与性格的描述,要求被试用1-7分对这些描述进行愉悦度和接受度(与自己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的评价。为分析语言间情绪反应差异的原因,所有被试在实验前填写语言历史问卷,实验后填写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自评量表(PANAS)、大五人格量表(NEO)、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青年自信量表(YSCI)以及羞怯量表(CBSS)。以语言间熟练程度差异为协变量,对被试评价做四因素(语言:母语/外语;评价类型:称赞/指责;评价对象:外貌/性格;性别)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母语呈现的指责性表达在愉悦度上显著低于二语呈现的指责性表达,而称赞性表达的愉悦度在两种语言条件下都显著高于指责性表达。(2)指责性表达与称赞性表达在接受度上有显著差异,即被试认为称赞性表达较指责性表达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3)称赞与指责不同对象产生了接受度上的显著差异,指责性格较指责外貌显著降低了被试的接受度,相反对性格的称赞相对于对外貌的称赞提高了接受度。(4)以上显著效应与汉英熟练程度差异无交互作用。(5)每个实验条件下,愉悦度和接受度呈显著正相关。(6)愉悦度和接受度评价与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相关。总而言之,称赞使人愉悦而指责则会降低人们的愉悦感受。更重要的是,外语会削弱对指责的负面情绪感受。另一方面,正负性情绪感受调节对评价的接受度,越令人愉悦的评价越容易接受,而越令人不快的评价则更难以接受。愉悦度和接受度评价与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论文可为探讨语言与情感的交互作用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为国际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