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政府力量与企业发展关系历来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此时期新兴重工业的研究,其笔锋往往落脚于官僚企业或国有国营企业,而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或置于被渗透侵吞的立场上。对于南京政府时期重工业的招商承办模式研究不足,对企业与政府层面的“合作”博弈探究缺乏充分的案例论证。重化工业(又称基础化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之一,需要巨额资本与坚实的人才技术作支撑,在整体相对贫弱的民国时期,基础化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保育。以范旭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创办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是近代中国创办重化工业的成功典范,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由民营企业经营国家基础行业的经典案例。本文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博弈论等相关方法,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为中心进行考察,窥探近代民国政府对于新兴基本化工业的政策走向,以及永利公司如何在日渐强势的南京政府管控下获取政府高度扶持、谋求自身发展,客观分析政府相关部门与范旭东集团双方力量的权衡与博弈,希冀为当下政企关系及企业治理提供历史借鉴。永利与政府的合作模式,在双方创办酸碱业这一共同目标取向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实力及利益考量逐步推动。其中,企业本身的能动性力量得到极大发挥,在近代过渡性的社会环境中,这体现了民营企业力量的不断成长,以及政府对此扶育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政企关系研究应与企业内部治理相结合,在政府的强势主导下,永利不仅需要与政府利益相权衡,更需要对自身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以巩固与政府控制相对的博弈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