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孢粉学和SRAP(Sequence-Repe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对闽台地区的34个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SPSS11.5聚类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对闽台茶树品种分类及引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闽台茶树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花粉形态特征较为一致:花粉粒多呈长球形,极面观为裂圆形或近圆形或近三角形,具三孔沟或拟三孔沟,以间距环状分布,为N3P4C5类型。花粉极轴长41.66~54.61um,赤道轴长24.76~31.69um。茶树花粉外壁纹饰以拟网状条纹为主。2通过花粉形态聚类分析,闽台34个茶树品种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大红袍、软枝乌龙、白样观音、奇曲、青心乌龙、白奇兰、白芽奇兰;第二类包括早奇兰、金观音、上杭观音、圆叶观音、金面奇兰、水仙、慢奇兰、四季春、矮脚乌龙、金萱、白文;第三类包括翠玉、红芽观音、肉桂、白鸡冠、本山、绿芽观音;第四类包括大叶乌龙、太姥山野茶、小叶奇兰、黄旦、青心奇兰、筲绮、毛蟹、竹叶奇兰、梅占、政和大白茶。3本试验探索出适合茶树的SRAP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13对随机扩增引物,共扩增条带3091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237.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785条,多态性达90.10%,表明供试闽台茶树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4通过SRAP标记聚类分析,闽台34个茶树品种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青心奇兰、政和大白茶、绡绮、竹叶奇兰、梅占、毛蟹;第二类包括红芽观音、绿芽观音、本山、黄旦、肉桂、白鸡冠、翠玉;第三类包括矮脚乌龙、圆叶观音、上杭观音、太姥山野茶、小叶奇兰、四季春、白文、大叶乌龙;第四类包括白芽奇兰、青心乌龙、软枝乌龙、白样观音、大红袍、奇曲;第五类包括慢奇兰、白奇兰、金面奇兰、水仙、早奇兰、金观音、金萱。5闽台茶树品种的花粉分类与分子标记分类有相吻合之处,但也存在不一致之处。其中花粉分类的的第一类(除白奇兰外)与SRAP分类的第四类一致;花粉分类的第二类与SRAP分类的第三类(除太姥山野茶、小叶奇兰、大叶乌龙外)和第五类(除白奇兰外)相一致;花粉学分类的第三类与SRAP分类的第二类(除黄旦外)一致;花粉分类的第四类(除太姥山野茶、小叶奇兰、大叶乌龙、黄旦外)与SRAP分类的第一类相一致。通过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孢粉学聚类结果相结合,结果更可靠,对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将二者更好地运用到茶树品种分类中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