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川派电视剧中的城市构建及文化认同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466985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作为一种推动力和刺激性因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负面冲击,文化的同质化是其负面冲击较为明显的一点。文化的同质化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如何占据传播的主导位置,让中国本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得到话语权。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抵御文化殖民主义及发扬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值得被人重视。本文选择以川派电视剧为代表,试图以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川派电视剧中的地理环境及城市环境的空间呈现状态,以其所承载的地域特征作为切入点,研究媒介所展现的城市空间与受众认同之间的联系。媒介所展现的其实是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兼具的第三空间,它本身就是对第一空间的物质世界和第二空间的精神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包容两者,进而超越两者,电视剧呈现地理物质形态的时候,从现实到荧幕上经过了以摄影机为中介,把“客观现实”转换为影像,又把从“客观现实”捕捉到的运动按照某种逻辑和程序展现出来的双重转换,从而创造出的空间是建立在“真实空间”上的“想象空间”;在电视剧研究中,“码头”与“棒棒”两个符号因为《山城棒棒军》而被受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媒介呈现的城市地理景观能够唤起或重构集体记忆,并以集体记忆为事实基础形成受众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在城市文化中,集体记忆里的事情在一代一代之间稍有改变,而一些改变了的认同清楚地处于社会中,被媒介再一次以各种形式展现或干涉,形成了媒介展现地理,改变受众对于部分事物的认同,又受到受众对于其他因素选择的影响来改变媒介策略。一般来说,观众将倾向于选择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和联系最紧密的电视节目。电视剧进入百姓日常生活,影响着甚至引导着普通人的情感、价值取向甚至思维方式的领域努力维护本民族的个性,通过这种文化认同,我们可以保证收视群率和收视群众对于本国自身文化的认同与选择,抵御文化殖民主义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媒体奇观理论为依据,对引领2010年中国电视新风尚的新派婚恋交友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进行研究,并将其放在媒介融合的现实语境中进行考察,分析了“非诚勿扰”奇观的
无论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还是从自然地理上考量,中国与美国都是差异极大的国家,同时又是幅员辽阔饱受自然灾害的国家。环境新闻伴随着环境保护运动诞生。鉴于两国在环境保护的
用典型推动一般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和建设工作的常用方法,而典型报道正是这种工作方法在新闻宣传领域的反映与应用。在此语境中,典型报道至少具有三层含义:其一、典型报道
我国手机报诞生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年中,国内手机报行业经历了孕育期(2000年-2003年)、婴儿期(2004年-2005年)、孩提期(2006年-2009年)、青年期(2010年-2012年)、中
中国的报业危机已经开始。报业广告锐减、读者流失、员工减少,若报业没有对策,这些近两年发生的情况将在未来几年不断上演。  本研究认为,报业危机产生的背景是传媒市场化及移
语言,是贯穿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纽带。小到人际交流、信息传播,大到历史记录、文化传承,都离不开语言,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必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