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评分、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探讨baPWV、 FIB是否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筛查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否有早期预测价值。方法:1.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烟嗜好、既往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等。3.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组。再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4.所有入选患者均计算GRACE评分,并根据Grace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测量baPWV,检测FIB水平,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5.用SPSS21.0软件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GRACE评分、baPWV、FIB等指标有无差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PWV、FIB等指标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通过ROC分析FIB、baPW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以p<0.05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性、高血压病史是显著影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ACS组患者的FIB、baPWV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2Grace评分、baPWV、FIB在STEMI组、NSTE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而STEMI组虽高于NSTEMI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race评分高危组患者的FIB、baPWV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中危组患者的FIB、baPWV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4.三支病变组患者的Grace评分、FIB、baPWV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患者,双支病变组患者的Grace评分、FIB、baPWV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P<0.05);5.病变支数与Grace评分呈轻度正相关关系(rs=0.238,P<0.05),病变支数与FIB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s=0.690,P<0.001),病变支数与baPWV呈中度正相关(rs=0.666,P<0.001),FIB与baPWV呈高度正相关(r=0.707,P<0.001);6.FIB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P<0.001),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6%和77.3%,baPWV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P<0.001),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9%和84.1%;7.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FIB、男性,OR值分别为10.133,2.780。结论:1..血浆FIB与baPWV随Grace评分的增加而升高,可作为ACS的辅助风险评估指标;2.Grace评分、血浆FIB与baPWY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能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3.联合检测Grace评分、FIB、baPWV可以提高检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比例;4.通过描绘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ROC曲线,得出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作为ACS早期筛查指标。5.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FIB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