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短期班影视类选修课探讨 ——以2019年美国关键语言奖学金(CLS)项目电影选修课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短期强化培训项目与长期进修项目相比,具有教学时间短、操练密集、效率高等特点。随着短期强化培训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愿意选择参加这样的项目来华学习汉语。比较有名的项目如: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设的“普北班”(PIB),哈佛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合办的哈佛北京书院(HBA)、哥伦比亚大学与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的暑期项目(CIB),以及由美国国务院资助的“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CLS)。CLS(Critical Language Scholarship)中文项目脱胎于著名的“明德模式”并以美国口语能力测试(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简称OPI)四个评判标准为指导、以“全面浸入式”(Total Immersion)为教学理念、以小班密集操练为主要上课形式。项目为学习者安排了不同的课型,以操练课为主,选修课和一对一指导课为辅。本研究的重点是:一、在短期强化项目模式下拓宽选修课的形式是否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二、本课程设置下能否利用影视资源提升高级班学习者的口语有效输出?三、在本课程设置下能否有效地补充中国文化知识?本文以2019年CLS项目西安教学点高级班电影选修课教学实践为基点,分析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及教学流程,重点讨论电影资源对于短期高强度汉语培训项目高级班学习者提高口语表达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非正式表达中能否得体、流利、地道地表达及交际,再根据实际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试讨论改进方案。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叙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关于短期高强度培训项目的研究中,对项目模式、操练课课型及话题设置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对操练课起补充强化作用的选修课研究较少。目前不少高校里开设了影视类课程,但主要教学对象是长期汉语进修生,因此电影课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都与短期高强度汉语培训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短期强化项目模式下影视类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几乎是空白。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 CLS项目及管理模式,接下来详细阐述了电影选修课的设计构想和具体的实践安排,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及考查方式。第三部分是根据实际反馈进行的效果分析,重点讨论电影资源在短期强化模式下对高级学习者提高口语表达和进行文化补充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通过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习者的反馈,再根据实际总结教学反思和不足。第四部分根据学生的反馈、笔者的教学反思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总结,针对短期强化项目选修课的特点、以提高高级学习者口语水平为主要目的,提出了五点教学建议,以期为类似CLS项目的短期强化项目电影选修课提供一些参考。最后一部分是笔者根据本文第三章提出的择影原则并结合本课程的实践经验拟定的一份大纲范例,包含了电影《我不是药神》的重点片段及讨论话题、生词和常用表达。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党中央为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对我国的城乡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城乡关系的变迁,总结分析城乡融合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乡镇政府要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型,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基于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着重强调了法治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
“五四青年”人物报道,作为五四纪念媒介话语方式之一,既塑造青年榜样的媒介形象,也建构和弘扬五四精神。本文选取1951年~1966年和1978年~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国青年报》“五四青年”人物报道作为研究对象(1951年创刊,1966年停刊,1978年复刊),在框架理论和场域理论的基础上,对“五四青年”人物报道框架的变化规律和社会权力的作用机制进行历时性研究。本研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采
本实践报告将日本语言学研究者以培养日语教师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作为口译模拟实践素材。众所周知,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不可或缺,而翻译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交流效果,因此需要作为文化和交流桥梁的口译人员能做到正确应对。从口译角度来看,教育领域的学术讲座不同于经济、文化、旅游等其他领域,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它仍是一个规范性不足、研究资料较少但又具备强烈实效性的领域。本实践报告结合中日两国语言的特点,并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①这不仅明确指出了修改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也提出了学生要学会修改自己作文,学会与同学互评作文的能力要求,以此共同促进写作能力的进步,学会合作与分享,获取新见闻,收获新
本文立足于立法论的研究,以对刑法分则细密化现象的观察作为研究起点。在观察立场的选择上本文批判了实质立场的实质性、局限性和价值性,确立了纯粹形式的观察立场。对于观察的对象——刑法分则细密化现象,罪的细密化和刑的细密化密切相关,不必割裂开来,因此本文主要把握罪的细密化即可。在把握罪的细密化的方向上,明确刑法分则细密化的核心是构成要件的细密化。通过对我国刑法分则的细密化进行梳理,在横向维度上和德、日刑法
家国情怀素养是专家学者基于历史学科特质和历史教育本质的认识和要求上提炼而出历史学科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和价值关怀。家国情怀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较广的普适性,是不论初中、高中历史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具有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等特点,其中涉及的单个历史人物多达169位,文艺作品约104件,历史文物超过123件。通过梳理历史人物故事、解读文艺作品、实证历史文物,可以从中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写作教学效果不佳,—提到作文,学生们一不愿意写,二没内容写,三不会写。教师呢?—害怕教,二没法教,于是不去教。①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进行情感表达与他人进行对话沟通?荣维东提出了“写作即特定语境中的语篇建构”@的交际语境写作概念。本研究以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为指导,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旨在研究交际语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不断地练习写作,且不说实际教学中是否能完成课标上的规定作文数量,单就质量成效而言,不尽人意。在这个时候,针对这个好似无法攻破的“碉堡”,一些语文教学专家和—线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进行用时少、更为基础性的片段作文写作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了。本文结合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部分进行片段作文教学研究,主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相信对于学生写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兴的阅读理念,一经提出,许多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都投入到了群文阅读的实践之中。群文阅读更加侧重于通过阅读实践实现思维方式的变更,在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多种阅读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体现出了优越性。但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关于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对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研究较少。基于这一研究现状,笔者通过调查目前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