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西蜀园林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s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思想文化影响,宗教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西蜀园林均脱胎于西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西蜀地域文化的独特体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关系紧密而深刻。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补充对两者的理论研究,也可应用于传统西蜀园林保护以及新西蜀园林规划建设指导工作,从而助力西蜀园林转型与发展。同时,为园林设计寻找文化融入契合点提供思路,寻求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特征表达的方式及方法。通过对青城山道教文化以及西蜀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探索,总结归纳其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联系。从其造园思想、艺术风格、布局形式以及园林要素四个方面出发,探寻西蜀园林与青城山道教文化之间的交集,总结归纳青城山道教文化在西蜀园林中的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而探索两者相互影响机制,并总结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表现。同时就青城山道教文化影响之下的西蜀园林所表现出的相关特征以及设计思想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并从中提取出适用于现代的园林规划设计手法。得出以下主要成果及结论:第一,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西蜀园林共同脱胎于西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均具备积厚流光的发展历史,在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第二,青城山道教文化在西蜀园林中的体现广泛且深刻,在造园思想、艺术风格、布局形式、园林要素等方面均有涉及。道教文化无所不包的浸润更加印证了其对西蜀园林的深刻影响,为后续两者相互影响机制以及现代启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西蜀园林相互影响机制表现出融合共生、相互转化、以人为媒介三个基本特征。两者相互影响机制以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为主,且具有先发性。第四,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西蜀园林关系的研究对当代园林营建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表现为“随、顺、和、谐”四个方面主要内容。“随”表现为随势而动,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主动、动态的特点。而“顺”表现为顺应自然,是对自然环境的顺从,具有被动、静态的特点。“和”更多着眼于人,“谐”则强调的是园林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谐融。
其他文献
在航天复杂结构件的数控精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质量要求很高,因工件尺寸精度不合格而造成工件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工质量的保持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加工质量与数控机床刀具的过度磨损有着必然联系,但这种存在于工件质量与刀具磨损值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明确,无法对加工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探索工件尺寸精度与刀具磨损量之间的关联规律,对于提升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机床精加工过程中,工件尺寸的波动规律尚不清晰,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大量化学肥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这样会增加环境的负担。比如导致土壤营养结构受损,土壤板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以百脉根为代表的豆科植物常常被作为绿肥使用。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土壤,增加土壤氮肥含量,减少化肥使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因此,关于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根瘤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众多参
群落更新是维持群落物种共存的关键阶段,探究影响群落更新的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群落物种共存机制。其中,凋落叶层作为种子掉落后首先接触的外部环境介质,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后续幼苗更新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同种凋落叶作为母株周围凋落物层的主要组成成分,能分别通过物理、化学、生物途径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但目前关于该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开展的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浙江天童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5个更新优势种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粮食产量。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而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然而,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属于低位作物,在营养生长期被高位作物玉米植株遮荫,不仅降低了大豆冠层的光照强度,而且改变了大豆冠层的光照质量。因此,我们设置了正
中药复方“满炙桔”是由满山红、桔梗以及炙甘草三味药组成的,其颗粒剂是人医临床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人类气管炎、咳喘、感冒和哮喘等常见疾病。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满炙桔”止咳作用;以仔猪作为临床试验动物,建立仔猪人工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模型,评价复方“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的安全性,止咳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为将“满炙桔”口服溶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由麻黄、连翘、苦杏仁、洋金花组成,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版,其功效主要为止咳平喘。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提出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复方“苦连麻洋”注射液用于动物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本研究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开展“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试验、30d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安全药理学试验三个方面的研究,评价其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
二次锌-空气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点,锌阳极作为其核心部位,存在的析氢腐蚀、钝化和较差的可逆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可充锌-空气电池的商业化。本文通过添加剂修饰、表面包覆、合金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协同等方法对锌阳极进行改性。采用XRD、SEM、TEM和XPS对改性锌阳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Tafel曲线和LAND测试系统等研究了锌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及
随着全球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城市病”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渴望绿色生态环境和休闲开敞空间,城市绿道应运而生。城市绿道从户外郊野深入到居民社区,畅联着人们休闲游憩、沟通交流等活动。为了提高绿道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信息,才能满足出行者的安全感与心理需求。而标识系统作为城市绿道环境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媒介,不仅承载着公众出行与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更要贴近公众
多孔聚合物膜在分离、储能、柔性电子、生物医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膜在这些应用中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膜的特性,比如:有序度、孔道尺寸、表面双亲性、表面化学性质和膜厚度等。显然,膜特性的控制与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的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为此,人们发展了多种制备策略,比如:界面聚合,自组装,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和基质修饰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大多是以界面为模板,通过单体/构建单元的设计
“休闲与浪漫”是成都最好的展示名片,西蜀园林作为成都的地域性园林,是其浪漫的最佳继承者与传承者以及最佳形象代言,千年来的浪漫情怀至此约定俗成。本研究立足于西蜀园林浪漫底蕴,研究成都历史浪漫的情怀与内涵基因,探找成都浪漫基因,提取浪漫意境的语言图式表达方式,以期丰富西蜀园林研究维度,为公园城市的浪漫意境表达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通过对成都及周边地区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搜集整理,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