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焦虑水平、学业延迟满足能力与学业拖延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阶段相对宽松管理方式和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让很多从高压的中学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学业拖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学业拖延指的是学生在与学习有关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将一件自知需要按时完成的任务,在没有合理原因的情况下,延迟推后的行为。学业拖延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不但会造成不良的学业表现,同时还会伴随着一系列的不好的情绪体验,如懊悔、恐慌、紧张、失眠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也一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梳理前人的研究后,笔者发现之前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探讨影响学业拖延的因素上,鲜少有学业拖延行为的研究同时涉及到个体的身心状态和能力方面。因此本研究尝试从个体的身心状态和能力两方面着手,在了解目前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的基础上,把焦虑水平和学业延迟满足这两个因素引入,深入探讨学业拖延、学业延迟满足、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论文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453名被试(包括321名大学生和132名研究生)进行了现状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在焦虑水平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本文涉及的其他的常见的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而在以学习阶段为预测变量的分析中差异显著。(2)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本文涉及的其他的常见的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分在以性别为预测变量的分析中差异显著,而在本文涉及的其他的常见的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4)在焦虑水平的总分和学业拖延的总分两者的分析中,结果显示为正相关显著,关于二者的回归分析也表明前者对于后者具有正向预测价值。(5)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和学业拖延负相关显著,且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