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迫药超临界处理及其制备炸药的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动我国的大量退役废旧弹药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解决废弃双基发射药无法直接制备灌注炸药的难题,论文首先采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间歇发泡技术对废弃双迫发射药进行发泡处理,制备得到具有多泡孔结构的发泡双迫发射药。通过改变饱和过程中的压力和时间,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双迫发射药中的溶解度、发泡工艺对发泡双迫发射药能量、泡孔形貌、有效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二氧化碳在双迫药中的溶解度和发泡双迫药泡孔数量逐渐增加,但爆热值逐渐降低。随着饱和时间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逐渐增加且增速较小,泡孔不明显并出现部分裂缝,出现裂缝的原因是较多的二氧化碳变成气体后集中从气泡逸出形成了裂缝。其次,将发泡双迫发射药作为原料制备了灌注炸药,通过见证板测试、水下爆炸和静爆场高速摄影等手段对灌注炸药的作功能力、比冲击波能、气泡能和爆轰过程的火球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经过发泡处理的双迫药制备的灌注炸药具有较好的爆轰性能,比冲击波能最大可达1.091 k J/g,发泡工艺产生的泡孔结构为爆轰反应提供了热点,使炸药成功发生了爆炸。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灌注炸药的比冲击波能逐渐增加,这是由于泡孔数量增多,为反应提供的热点更多,能量传播速度加快,发生的爆轰更完全。随着饱和时间的增加,灌注炸药的比冲击波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双迫药的硝化甘油含量降低进而使炸药的比冲击波能降低。最后,采用添加铝粉的方法提升含发泡双迫药灌注炸药的能量,研究了铝粉在灌注炸药中的爆轰反应、铝粉含量对灌注炸药能量的提升效果。铝粉在爆轰反应中的后燃效应对炸药能量提升效果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添加3%~9%铝粉的灌注炸药水下爆炸的比冲击波能随着铝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铝粉含量为9%时,可提高30.86%的比冲击波能,可提高29.52%的气泡能。
其他文献
目的 良性疤痕增生性中心气道狭窄病因复杂、治疗存在挑战,本文探讨内镜下激光治疗疤痕增生性气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21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呼吸内镜激光治疗的良性疤痕增生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23例,回顾性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气道通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动态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钢铁行业作为基础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迈入了超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的钢铁产量逐年暴增,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9.9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53.9%,钢铁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大钢铁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
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的机械加工方式较为粗犷,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改善我国生态水平,绿色制造理念得到逐步推广,传统制造模式亟待转型升级。目前,传统工艺与环境负载间的关联尚不明确,改进传统工艺存在较大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排放污染物开发相应的检测系统,研究机床加
近年来,在各类量了点材料中,以CsPbX3(X=Cl,Br,I)为代表的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高的发光效率、可调节的发射波长等)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其在大气环境中的稳定性较差。氧气、光照、水分等囚素均能直接破坏量子点,影响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尽管目前已有大量报道采用表面包覆策略提升钙钛矿量子点的稳定性,但这一策略仍然存
地物的电磁散射特性一直以来在遥感、探测、反隐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地物的种类多样,且随环境的差异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随着计算场景的扩大,理论模型的构建变得复杂,计算量也会显著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现有计算平台和建模能力不足以模拟并准确地得到大场景环境中典型地物的电磁散射特性,导致理论模型与实验测量数据相差甚远。因此急需建立一种高效的全波电磁分析方法,从而能够精确、高效地分析典型地物的电磁散射特
研究报道,添加适量Y元素会显著提高ZrCuAl金属玻璃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差热扫描量热分析显示具有最优玻璃形成能力Zr42Cu46Al7Y5金属玻璃合金成分在超过冷液相区有明显的异常放热峰,暗示会发生液态相变。原位中子衍射和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Zr44Cu46Al7Y3和Zr42Cu46Al7Y5金属玻璃相比于没有结构异常变化的参考合金成分Zr47Cu46Al7,它们在被加热到结晶点之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大型建筑场馆的出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埋藏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如何在意外险情发生情况下,帮助人群脱离危险建筑,或是协助消防人员在室内建筑实施抢险救灾时获取自身位置信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多针对2D定位,即完成同一平面的定位,无法切实满足上述室内定位的需求。而面向3D定位的解决方案往往需要和基础设施提供的
基于线阵相机交汇的立靶密集度测试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武器测试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新型武器的精度和射速等性能逐步提升,对武器测试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限制线阵相机交汇立靶密集度测试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系统参数测量误差、背景光源不理想,以及外界各种干扰导致的误识别、漏识别等问题。为此,本课题在对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光学元件的表面缺陷检测是超精密光学制造领域的重要环节。在众多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中,显微成像法因分辨率较高的优势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光学系统极限分辨率的存在,当缺陷尺寸达到亚微米量级,传统显微成像法将难以实现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定量检测。近年来,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光学显微衍射极限问题的研究迎来了新契机。其中,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
配电网中光伏(Photovoltaic,PV)比例不断增加,PV并网加剧了配电网运行工况的不确定性,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光伏/储能配置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维护配电网频率稳定,提升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布/集中式储能对PV有功出力的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光储容量及选址位置也会影响配电网网损及电能质量,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