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环境下,带正电的壳聚糖可与带负电的果胶、阿拉伯胶形成壳聚糖/果胶/阿拉伯胶聚电解质复合物(PEC)。本文以复凝聚法制备PEC,探讨了壳聚糖和果胶特性、加量配比、溶液pH值及聚合物浓度对壳聚糖/果胶、壳聚糖/阿拉伯胶PEC溶液浊度、?-电位的影响,并结合观察复合物的显微状态阐明其影响作用及复合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离子种类及浓度对壳聚糖/果胶/阿拉伯胶PEC溶液及膜性质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另外,比较了不同离子对PEC膜释放牛血清蛋白(BSA)的情况。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1.适当分子量的壳聚糖(15W)更易与果胶形成大颗粒的复合物,壳聚糖脱乙酰度对溶液浊度的影响不大;高酯果胶易与壳聚糖形成结构紧密的复合物;随果胶加量升高,复合物显微结构从松散、稀疏变为致密,溶液浊度也呈现4阶段变化;当果胶加量在82%(w/w)左右时复合物颗粒?-电位为0,但对应的溶液浊度并不是最高;壳聚糖及果胶在溶液pH3.0~4.0之间最易发生静电复合并形成结构均匀、细密的复合物,溶液浊度也较高;由于聚合物浓度影响了分子链的伸展及静电复合,使得复合物结构明显不同。2.壳聚糖分子量为15W时更易与阿拉伯胶复合,而壳聚糖脱乙酰度在阿拉伯胶远远过量时才对复合产生显著影响,且脱乙酰度较低更利于形成大的复合物颗粒;阿拉伯胶的加量显著影响PEC的显微结构,溶液的浊度也随之发生四阶段变化;pH介于3.0~4.0之间时溶液浊度高,PEC结构因pH改变而不同;复合物的结构及溶液浊度会随聚合物浓度发生改变。3.果胶、阿拉伯胶的加入顺序不同,得到的复合溶液浊度和显微结构有差异,并且壳聚糖与阿拉伯胶先充分混合再加入果胶的方式得到的复合物浊度更大,结构更为致密。4.壳聚糖/果胶/阿拉伯胶PEC溶液的浊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达到最大溶液浊度时对应的离子浓度不同;添加离子对壳聚糖/果胶/阿拉伯胶PEC膜吸水溶胀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FeCl3>CaCl2>Fe2(SO4)3>NaCl>MgSO4>Na2SO4;离子种类和浓度对PEC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与溶胀度的测定结果一致。5.各离子浓度分别为NaCl 30mM、CaCl2 40mM、FeCl3 40mM、Na2SO4 10mM、MgSO4 10mM、Fe2(SO4)3 10mM时,形成的PEC膜具有最大的拉伸强度,但其断裂伸长率普遍较低,表现出一定的脆性。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离子对壳聚糖和果胶、阿拉伯胶之间的复合不产生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EC膜的表面形态发现,溶胀度较大的PEC膜表面呈凹凸状、较为粗糙,而溶胀度相对较小的PEC膜表面相对较光滑。6.添加离子的PEC膜对BSA的包埋率和载药率大小为:FeCl3>CaCl2>Na2SO4;单一模拟环境下,PEC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释放情况明显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的蛋白累积释放率较低,模拟小肠液中其次,在模拟结肠液中的蛋白累积释放率最高;PEC膜在模拟连续口服环境中对药物的释放情况为:在模拟胃液中释放较低,在模拟肠液中相对较高,在添加果胶酶的模拟结肠液中释放率可达到100%。其中CaCl2交联的PEC膜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中的蛋白累积释放率最少,在模拟结肠液中释放最多,可作为结肠定向给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