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投资和内部控制一直是投资领域与公司管理实务及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风险投资能够通过推动企业层面的技术提升为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创新活力,从而成为实现宏微观经济融通的桥梁。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政策之一,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合理管理控制风险、实现受托责任从而达到经营目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然而,相较于两者在实务操作与学术界的重要性,风投是否影响被投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及其理论机制却尚未明确。无论是面对目前日益复杂世界经济环境,还是对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都颇具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按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的演化逻辑,以公司治理与逐名效应等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风险投资实务操作流程与投融资经验,从风险投资及其属性特征两大方面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内控质量的影响,并整理归纳风投机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潜在理论机制。根据理论分析,我们提出四个研究假设:(1)风险投资介入会抑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质量;(2)风险投资持股时间越长,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低;(3)相较于内资背景风投,外资风投介入企业内控质量更高;(4)相较于风投单独投资,联合投资会显著抑制企业内控质量。基于以上假设,论文选取2009-2015年间所有在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为样本,引入“迪博指数”作为测度内部控制质量的代理变量,结合Heckman两步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在校正样本选择问题后检验风投及其属性特征与内控质量的具体关系。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参与风险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后,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质量的影响整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同时,我们结合风险投资差异性的属性特征分析发现:(1)从持股时长来看,风投持股时间越长,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就往往要求与之相对应收益目标越高,导致被投公司内控水平越低;(2)从产权性质来看,外资背景风投参与会促进企业内控质量提升,然而在规则制度相对并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此种治理效应表现的并不明显;(3)从投资行为来看,当采用“辛迪加”的方式进行联合投资时,会因存在“联合逐名效应”导致被投公司内控质量更低;进一步地,我们将“内控缺陷”作为代理变量,发现风险投资是通过获取公司控股权,为实现获利退出达到投资目标而漠视长期性内控体系的构建,进而通过导致内控缺陷产生的方式阻碍了企业内控质量的提升。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分别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学术层面提出四点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