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转型期,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经济生活到精神生活,从人际关系到价值观念,无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历着全面而重大的历史变迁。虽然这种变迁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矛盾,甚至冲突。由此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规模越来越大,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激烈,有些甚至最终发展成为打、砸、抢、烧等刑事犯罪事件,严重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在我国公安机关成立初期,就被我们党和国家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关不仅担负着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刑事犯罪和应急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还承担着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保持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前我国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稳妥地处置好各类群体性事件,确保政治、社会、经济稳定,更好地为党委政府服务。正确认识我国群体性事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对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基层公安民警的角度,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公安工作的经验和现场处置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经历,深入系统地探讨目前我国社会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类,并探究其成因机制,进而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科学、正确地认识群体性事件。而后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角色定位,结合海南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概况和不同成因,深入分析海南省公安机关在处置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提出完善海南省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公安机关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如何更好地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当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并将相关工作机制细化,易于实施。希望本文对海南省各级公安机关提升应对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对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统筹协调共同研究社会公共安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此亦为笔者选题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