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术研究领域,语言学习的起始年龄对学习者语言能力产生的影响力大小一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学习外语越早越好”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内外学者们在起始年龄与学习者最终语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上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基于列尼伯格提出的关键期假说理论,本文试图探究,学生不同的起始年龄是否与其英语语言能力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最终目的是为国内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起始年龄争议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依据。 文章的第一章分别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以Johnson和Newport等人为代表的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和观点;以White和Genesee等人为代表的否定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和观点以及以Dekeyser等人为代表的批判继承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和观点。 从第二章开始,作者展开了对120名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个人相关情况调查。根据他们学习英语起始年龄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对其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作出统计分析,观察两个小组之间的英语笔试成绩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 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小组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总分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学生各部分测试的表现情况具体分析后发现,两组学生除了综合部分成绩(完型填空和翻译)有细微差异外,在其他测试部分,总体得分能力相当,两组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显著性差异。基于中国国情,作者从根本差异假说,输入差异和目前中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出发,探究可能导致出现不同起始年龄组最后英语成绩存在非显著性差异结果的原因;同时对于完型填空部分出现显著性差异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解释。 在综合调查研究结果后,作者得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越早越好”的说法太过绝对。早期英语启蒙学习只有在孩子小学基础学科取得优秀成绩,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展开,并保证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合格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的教材选取和课时分配以及多媒体小班授课等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