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得以确立的思想前提。本论文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为例,着重研究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面目,指出他们是立足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用思想批判和宗教批判代替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们不懂德国的现实,反而把宗教和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当做德国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从而把批判对准了宗教与犹太人的解放;不懂宗教的真实基础,反而从天国寻找现实世界的原因和基础,从而颠倒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不懂“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物质实践”的意义,从而把对现实的批判只归纳为对宗教和思想的批判;不懂现实批判的目的和意义,反而把批判只当做是思想的碰撞与摩擦,从而把批判只局限于抽象的思想领域。马克思正是意识到了他们的这些错误,他从这些角度出发,批判了他们批判的虚假性,批判了他们的宗教观,批判了他们唯心史观。从而在此基础上清算了自己的哲学信仰,建立起了科学的唯物史观,把对现实的批判从天国拉回人间。并进而认识到,对现实的批判要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出发,把对现实的批判转向现实的社会改造运动,即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压迫,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具有现实社会批判特质的批判理论。  因此,深入细致的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能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到通向人类自由与解放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