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景观的地方感建构 ——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p1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与城市化对空间景观的重构在不断冲击地方本身的文化。空间景观作为一种可识别的文化符号,被不断地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与更新当中。城市规划设计者通过重塑空间景观来实现其对于城市的想象,公众又在解读空间景观符号意义的过程中重构对于城市的理解。人在与空间景观这样频繁的交互中建构与地方的情感联结,这样的情感联结对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空间景观,探讨其与人们建构地方感之间存在的关系问题。文章从地方感的危机、空间景观对地方的想象与地方感的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1)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因土地动迁带来的景观重构,使得原住民与新住民的地方感都出现了危机;(2)为应对地方感的危机,城市设计者试图通过重塑空间景观来建构新的地方感,他们试图将科教创新区打造成为一个现代的、具有文化底蕴和高生活品质的地方,但空间景观被赋予的文化意义仍旧存在矛盾与分裂的问题;(3)空间景观被赋予和强加的含义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地方感的建构,空间景观能否促进人们的交互,丰富人们记忆与情感体验对地方感的形成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专业化发展。基于这一背景,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师职后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更加关注,“国培计划”由此提出。近些年,学术界对“国培计划”的实施意义、培训模式、培训现状等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施效果的研究鲜有。本文以笔者亲身参与“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结合培训期间笔者对学员观察和访谈
传统书院作为中唐至晚清时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时过境迁,由于村镇空心化、书院年久失修等原因,再加之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校的兴起,传统书院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作用。但是,传统书院自身独有的文化气息依然是当今社会所珍视的资源。在国家倡导文化振兴的背景下,书院的修复与空间更新无疑对传统文化的复兴起到激发新生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借助自身环境设计专业的有力条件,探讨传统书院空间更新的可
资产支持票据(Asset-Backed Notes,简称“ABN”)是在结构化模式下发行的一种证券化融资工具。其主要发行目的是为了让企业通过资产支持获得融资,收益基于基础资产的现金流来支付,支付模式一般采取定期还本付息方式。它具有资产证券化的结构特性,是可供非金融企业运用的一种创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以及降杠杆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意义。2012年,银行间市场推出相关指引为
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包括太阳风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地球磁层‐电离层系统并耗散在此系统中以及磁层电离层的物质和能量逃逸两个方面,作为磁暴和亚暴等地球空间环境扰动的源,一直是日地空间物理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太阳风能量注入磁层和电离层的过程中必定首先冲击到磁层顶,因此对于磁层顶能量传输的研究对耦合系统中的能量传输、分布和耗散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且其作为研究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能量耦合问题的基础无疑是
在非目的语国家学习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兴趣是众多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韩国初中零起点汉语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课堂,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论文将韩国初中零起点汉语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证性调查和访谈探究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我们认为,游戏教学法以学习动机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等为理论基础,做到了
在二语和多语领域中,大量研究致力于探明双语者和多语者的词汇通达究竟是选择性的还是非选择性的。以往的研究广泛使用同源词研究二语者的词汇通达;研究发现,同源词既可以促进二语的词汇识别,也可以促进一语的词汇识别,支持了非选择性通达的观点。然而,目前对三语者的研究较少,结果也不一致,尤其是关注后学语言如何影响先学语言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论文研究了二语—三语同源词是如何影响不平衡三语者识别孤立的二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学习者书面语产出性词汇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前人对词汇丰富性、词汇与写作的关系、词汇的广度与深度知识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大多为横向研究或使用大规模问卷研究,得出的教学建议往往不够细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语言习得过程的动态变化。Larsen-Freeman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第二语言领域,为第二语言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动态系统理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够
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我国的住房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建筑安全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目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在住宅建设中,提高建筑性能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建筑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高楼拔地而起,但人类建筑史中依然没有摆脱长期困扰我们的建筑渗漏问题。建筑物的渗漏现象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迈过50%大关,即将进入60%的增长放缓阶段,中国的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作为城市规划最重要的规划之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传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愈发暴露出实施难、落地难、随意修改等问题,“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表征越发凸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事关民生,论文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来研究分析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不足的原因,并希望可以提出对传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的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km×1km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2016-2018年MODIS云量产品,2016-2018年气象站云量、日照百分率和日照时数的站点数据,结合起伏地形下可照时数的分布式模型,实现了研究区日照时数的网格化模拟,并绘制出2016-2018年1km×1km空间分辨率的日照时数年平均和四季的平均日总量空间分布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首先将研究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