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区域不平衡,其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养老问题更加凸出,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有力措施。2014年,我国同步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实施以来整体呈现“碎片化”,存在待遇水平低、区域差异大等问题。西南民族地区在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的背景下,其经济落后、社会文化较传统、地理区域偏远等因素对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否存在制约,如果确实存在,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以促进制度的实施。本文以西南地区彝族自治县E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E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2014年以来的实施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发现除了全国存在的共性问题之外,受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还存在着偏远村落土地依赖严重,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监管不到位,基层经办机构“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等个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参保人主观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政府责任、制度本身的问题四个方面分析原因之后,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认为E县政府应当主动担起管理责任,加大宣传、提升经办服务质量、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同时要积极探索自治政策,实现制度与金融、税收的有效结合。制度的顶层设计者在完善制度时,应当加大对民族地区政策偏向,关注制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性,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