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五部委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该业务主体之一的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银行能否科学得衡量业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控措施,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同时也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问题。 本文将风险管理基本框架(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管理-监督与评价)应用于整体研究之中。首先通过剖析人民币贸易结算具体流程与相关政策,并将其与传统的外币(美元)贸易结算流程进行对比,通过差异得出新业务的潜在风险点。再利用金融创新的理论将上述风险点进行分类,同时也识别出其他非业务类风险。在风险衡量的阶段,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模型(AHP)将银行在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中的整体风险分解为上文识别所得的各个风险要素,对所有风险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并进行赋值,最终计算出各个风险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本文认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速率以及银行的客户的资信程度最能影响银行在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整体风险水平,而银行人员类的风险则相对而言最不重要。 由于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的特殊性,文章最后单独讨论了人民币清算系统的风险。通过纵向剖析人民币清算系统的现状,并横向对比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识别出相应的风险敞口。本文认为将境内清算系统与境外清算系统分开,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清算服务或许是管理人民币清算系统风险的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