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载药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在本论文的第二章中,合成了环糊精共价键接枝的两种前药分子,分别为DOX-2N-β-CD、FA-2N-β-CD,然后利用DOX-2N-β-CD、FA-2N-β-CD、Pluronic F127和α-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将抗癌药物阿霉素负载于叶酸功能化的超分子水凝胶中。通过核磁谱图分析和红外谱图分析,证实了构筑基元DOX-2N-β-CD、FA-2N-β-CD被成功合成;通过XRD技术对叶酸功能化的超分子水凝胶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凝胶样品在2θ=19.8°、22.3°处出现特征衍射峰,说明水凝胶结构为准轮烷结构;通过SEM和TEM观察水凝胶的外貌特点和内部结构,发现水凝胶呈现出絮状杂乱的形貌和内部多孔的结构;通过流变分析研究了α-CD、DOX-2N-β-CD对超分子水凝胶的流变性质及机械强度的影响,发现随着体系中α-CD、DOX-2N-β-CD含量的增加,凝胶的弹性模量增加,其剪切粘度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水凝胶呈现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通过水凝胶药物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水凝胶对药物分子的释放可持续72小时以上,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并且随着外界环境PH的减小,药物累积释放速率变大。在本论文的第三章中,成功制备了环糊精共价键接枝肝素的前药分子Hep-2N-β-CD,然后利用Hep-2N-β-CD、Pluronic F127和α-CD的相互作用,将药物单体阿霉素包埋于肝素功能化的超分子水凝胶中。通过核磁谱图分析和红外谱图分析,证实了构筑基元Hep-2N-β-CD被成功合成;通过XRD技术对水凝胶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凝胶样品在2θ=19.8°、22.3°处出现特征衍射峰,说明水凝胶结构为准轮烷结构;通过SEM和TEM观察水凝胶的外貌特点和内部结构,发现水凝胶呈现出絮状杂乱的形貌和内部多孔的结构;通过流变表征研究了α-CD对水凝胶的流变性质的影响,发现随着体系中α-CD含量的增加,凝胶的弹性模量增加,其剪切粘度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超分子水凝胶呈现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通过水凝胶药物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水凝胶对药物分子的释放可持续60小时以上,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并且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提高,药物累积释放速率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