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飞速发展、信息高速传播、知识迅速进步、市场快速壮大的今天,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态也为适应环境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超大型企业层出不穷、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在我国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主体是中小企业,数量颇多的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和促进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带动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还是对已经开始的“十二五”整体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中小企业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已经成为我国各个领域倍受瞩目的问题。企业成长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是质与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由于企业的质的提高是企业积累、整合并运用资源的能力提升的表现形式,所以,企业促进量的增长的基础是企业质的提高。同时,企业为质的提高奠定的大量基础来源于量的积累,在适应内外在环境的条件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的质变就是企业成长的表现。因此,质的提高依赖量的积累。中小企业的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是企业成长在各个成长阶段企业所受到的各方向力的叠加作用的结果,具有持续和不断变革的特征。而企业的成长性是一个企业成长能力的综合表达,具体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掘新资源,并不断开发其潜能,从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同时,它也是人们根据企业自身存在的优劣势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做出的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判断。吉林省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量和质两方面的问题,在量的方面,企业家自身素质、创新能力、企业本身管理能力和人才结构等方面所显现的问题具有典型的特质,这些因素在企业自身层面上制约着自己的成长,而外在政府政策的落实困难,门槛高等因素也在企业的生存环境上制约企业的成长。在质的方面,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性、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都在加大企业成长的阻力。通过对吉林省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当今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偏重于任何一项资源,资源利用的完美整合才是中小企业质的飞跃的关键;第二,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不能偏重于任何一项创新,企业内部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第三,就吉林省中小企业而言,吉林省中小企业要成长,重点在于提高企业自身在行业内部的竞争力,提高产品在行业市场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