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天麻止晕散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中药防治中青年EH提供更简、验、效、廉的方法,为中药及中成药治疗中青年EH夯下一定基础。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中青年EH患者72例,随机分2组,分别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降压药物(缬沙坦)进行治疗,在接受试验期间不得口服其他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或者中成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止晕散(15g/包),每天2次,每次2包,用100ml热开水泡服,或者沸水煮之,早晚饭后温服。两组均治疗8周,研究期间对每位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宣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SBP、24-DBP、脉压差)、血脂(TC、TG、LDL-C、HDL-C)、Hcy,CRP、心肺运动测试结果、SAS值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①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疗效性指标(24-SBP、24-DBP、脉压差、TC、TG、HDL-C、LDL-C、Hcy、CRP、心肺运动测试结果、SAS值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有可比性。②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缬沙坦及天麻止晕散均能改善EH患者临床症状,但联用天麻止晕散疗效更突出。③血压方面:治疗结束后两组组内比较24-SBP、24-DBP、脉压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24-SBP、24-DBP、脉压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对于调节血压均有疗效,但联合服用中药天麻止晕散疗效更突出。④血脂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在血脂水平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缬沙坦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TC、TG、HDL-C、LDL-C)水平,而联合天麻止晕散降脂效果更明显。⑤血清CRP: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清CRP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缬沙坦可以部分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且联合中药天麻止晕散效果更好。⑥血清Hcy: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缬沙坦及天麻止晕散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预防或减缓中风的发生,且联用天麻止晕散效果更优。⑦运动耐量情况:观察组组内比较AT、V02MAX、METS、运动时间治疗前后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天麻止晕散对运动耐量的改善有一定的疗效,但尚未发现缬沙坦对运动耐量有改善作用。⑧焦虑状态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S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积分下降不明显,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缬沙坦对中青年EH患者的焦虑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天麻止晕散尚未发现具备此功效。⑨总体疗效方面:在为期8周的临床研究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中途脱落数据为6,其中观察组3人因依从性差脱落,对照组1人因胃息肉切除术后禁食中止研究后剔除,2人自己要求退出,最终共有66人参加研究,脱落率为8.3%,研究数据完整。观察组33例中治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30例中治愈0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1%。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天麻止晕散联合常缬沙坦对痰瘀互结型中青年EH疗效更佳。结论:天麻止晕散联合缬沙坦对痰瘀互结型中青年EH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压水平,也对患者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及血清CRP、Hcy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