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资源的空间集聚或不均衡分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给予充分解答,也没有形成共识。为此,本文基于金融集聚视角来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尝试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增加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此外,在金融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机制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我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制度环境来提升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这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并缩小城乡收入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的逻辑思路及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对金融集聚、城乡收入差距的内涵及度量方法进行简要阐述,并回顾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利用区位熵指数方法分析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集聚的现状特征,运用城乡收入比并从时空两个层面剖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特征;接着,疏理金融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传导机制,构建两部门经济模型解析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从实证角度检验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集聚水平低,而且不同类型的金融集聚在区域内表现出差异化的变化趋势。第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历经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西部地区的平均差距高,东部地区平均差距低,而且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第三,从全国范围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显著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且边际效应会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减弱;在东部地区,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集聚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正影响会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减弱,中部和东北地区的金融集聚则表现出与东部地区相反的影响效应;在西部地区,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集聚却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且边际影响都会随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