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男性权威的颠覆——一种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诠释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述了黑人女性通过“重塑记忆”克服奴隶制创伤的过程。本文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了小说女主人公在一个男权结构的语言体系中,通过构建女性话语获得完整人格,从而对男性权威进行颠覆,完成自我解放的过程。 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洁介绍了作者生平和小说的主要情节。 第二章大致总结了以往对《宠儿》的研究成果和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的发展。 第三章节运用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详细剖析了三名女主人公分别在前镜像阶段,想象秩序,象征秩序中的女性话语发展过程及其人格发展历程。 第四章节总结了莫里森通过女性话语的的运用对男权语言秩序即男权权威的颠覆。 第五章总结对文章进行了简略总结。
其他文献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是一名俄裔美国作家,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批评家、翻译家和诗人。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纳博科夫在流亡时期创作了
布莱如此定义诗歌之旨:“所有的诗歌都在旅行,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他肯定未知与无意识,强调感性和直觉,又不完全摒弃知觉与理性。波西米的“两世界”之说既给诗人布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来华观光旅游。汉英旅游翻译已成为促进中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为了向更多国外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激发他
本文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论述了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文学翻译中意识形态话语. 晚清在历史上恰逢中国文学翻译的鼎盛时期,以梁启超和林纾为代表的翻译家不仅自己投身于文学翻译
在美籍华裔作家中,毋庸质疑谭恩美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随着她四部小说的畅销,即《喜福会》(1989)、《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之女》(2001),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