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土地-人口-经济多维协调格局及空间分区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hu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型城镇化目标明确指出:实现人口、土地、经济三个个维度下城镇化的相对协调,有助于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只有土地、人口与经济都保持良好发展并且相互协调才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新型城镇化的诉求才能够被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才得以实现。本研究从土地、经济、人口多维协调性角度判别各地区发展模式及划定分区,可以对深化区域城镇化特征和机理的认识发挥有益借鉴。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利用独立模型分别对黑龙江省各地市土地、人口、经济特征及土地-人口-经济多维协调性进行了测度,依据多维协调性测度结果进行发展模式的类型划分,并探讨各地市发展优势和困境,最后从多维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各分区提出发展策略建议。从土地-人口-经济多维协调的视角去探究省域国土空间开发策略,对破解当前城乡差距和人地矛盾问题有良好借鉴意义,对丰富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具有有利的参考价值。首先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各地市的农业土地压力、城镇人口缺口、总体经济水平进行了分析。从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角度改进相关学者提出的土地经营规模模型,利用改进后模型对各地市农村土地压力进行测度,得到黑龙江省户均适宜耕地经营规模为11.6hm~2,根据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农村土地可承载人口规模为469万人,剩余农业人口为1102万人;利用人口趋势外推法拟合得到黑龙江省总体城镇化率饱和值为79.5%,即城镇人口承载力为3031万,根据各市(地区)城镇人口现状估算,城镇人口可以吸纳789万农业人口;从政府经济潜力和住户经济水平两方面评价各地市总体经济水平。并利用空间分析探究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土地压力、人口缺口、经济水平高值区均集中在西南部地带,核密度中心均出现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带。其次进行了黑龙江省各地市土地、人口、经济系统多维协调性研究。依据黑龙江省各地市农村土地压力、城镇人口缺口、总体经济水平分析结果,利用秩(复)相关系数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土地、人口、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分析:(1)由土地-人口协调性分析可知西部和南部各市是城乡协调发展矛盾比较尖锐的地区;(2)由土地-经济协调性分析可知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正相关;(3)由人口-经济协调性分析可知农村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体上黑龙江省的土地-人口、土地-经济、人口-经济系统均达到了很好的耦合协调水平,且耦合协调格局的高值区均出现在省内西南部地带。促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成为了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主线。进而依据协调性多维分异结果揭示各地发展模式类型,并划定空间分区。土地-人口-经济系统多维协调类型分异,显现了明显的聚类。第一类为城乡协调型的大庆,本研究将其划归为产业转型换挡区;第二类包含农林发展型的大兴安岭、鹤岗、黑河、鸡西、佳木斯、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伊春,本研究将其划归为生态农业发展区;第三类为城乡差距型的哈尔滨市,本研究将其划归为城镇辐射带动区;第四类为总体滞后型的齐齐哈尔、绥化,本研究将其划归为城乡复合优化区。最后提出分区管制策略。针对产业转型换挡区,应依托现有财政优势抓紧寻找替代性产业,谋求地区转型发展;针对生态农业发展区,应走生态绿色发展的路子,并避免临近地区间的同质化竞争;针对城镇辐射带动区,应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发展;针对城乡复合优化区,应快培育工业企业带动城镇发展,农业向多功能化着眼以消化巨量过剩农业人口。
其他文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民心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村干部奋斗在乡村振兴前线道路上有喜悦也有坎坷,同时村干部自身学历低、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身心疲惫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村干部工作的可持续和满意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村干部工作满意
乡村是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微腐败现象是影响基层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成果。如何有效、有序、规范的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就需要监督执纪工作在这其中保驾护航。乡村治理一旦
上世纪中旬,西方国家一些企业为了达成多元化战略不断的进行资本扩张,但是过度扩张反而带来了边际递减效应,此时他们为了企业资产重组选择了分拆上市。在我国,分拆上市被提及和应用的都比较晚,成功分拆的案例也不多。中国银行作为一家涉猎多领域经营的企业,旗下子公司的迅速发展与自身的中间业务出现资金竞争,使其陷入发展瓶颈。于是,中国银行于2016年6月1日将中银航空租赁分拆出去并在香港上市,开创了银行领域分拆上
学位
科技来源于自然,生物表面多层次的微观结构,会带来神奇的功能,不断启迪着科研工作者开发出新功能材料。而润湿性是固体表面重要性质之一,其受到固体表面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关于润湿性的研究自1805年,Thomas Young提出表面接触角定义表面润湿性概念后,目前润湿性表面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上的各领域。润湿性表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工业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而近几年具有外界响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高达10-15%。棉花还是盐碱地开发的先锋作物,近年来为缓解粮棉争地矛盾,我国棉田逐渐向盐碱地转移。提高棉花的抗虫和耐盐性对保证棉花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Ca MV 35S启动子驱动的Cr SMT基因导入陆地棉受体材料R15中,经过PCR鉴定,获得了多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对随机选取的两个转基因株系L17和
本文制备了2,3,6,7-四氢-5H-噻唑并[3,2-a]嘧啶(THTP),与碘化镁(MgI_2)组合为双催化体系,苯甲醇(Bn OH)作为引发剂,用于ω-十五酸内酯(PDL)和小环内酯(SLs)(δ-戊内酯(VL),ε-己内酯(CL)和ε-癸内酯(DL))的嵌段共聚反应,通过简单的一锅顺序加料法,在较温和条件下,成功合成了分子量较高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PDL-b-PVL,PPDL-b-PCL和P
聚苯胺(PANI)是一种性价比高、制备方便的高分子材料,PANI化学稳定性好,具有较大理论比电容,目前,对聚苯胺的研究集中在激发其隐藏比电容,降低团聚,增强在充放电中的循环稳定性。所以在本文第一部分,探究了加入石墨烯以增强聚苯胺的循环稳定性,添加聚乙烯醇降低聚苯胺的团聚,增加其亲水性与侧链完整性。第二部分拓展聚苯胺在光催化中的应用,PANI能有效降低纳米TiO_2的能级宽度,提高光响应范围。第三部
近年来,以安全无毒的天然植物保鲜剂代替化学杀菌剂,用于防治柑橘采后病害成为研究热点。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本文以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为指示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对合掌消中抑制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抑菌富集物,研究了合掌消抑菌富集物
镁(Mg)及其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降解材料,在骨组织替代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Mg在人体内的高降解速度,影响了其移入后的成功率,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上的进一步使用。基于此,本文在Mg基体表面制备出以Ca PO_3(OH).2H_2O(DCPD)为外层,以含有姜黄素及聚乳酸(PLA)的掺入氟离子的二氧化硅(FMSNs)(即c FMSNs)为中间层,以微弧氧化(MAO)微孔层为内层的改性表层,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