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码头的运输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如何提高港口装卸效率一直是自动化码头追求的目标。其中高速重载AGV(无人自主导航车)是港口自动化搬运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电机驱动器作为高速重载AGV电机的控制部件,其良好的工作性能是自主导航车整体稳定运行及长续航时间的重要保障。IGBT模组作为电机驱动器的主要发热部件,控制其工作温度始终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有助于保证驱动器的工作性能。本课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1302002)港口室外无轨导航重载AGV系统及应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码头的运输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如何提高港口装卸效率一直是自动化码头追求的目标。其中高速重载AGV(无人自主导航车)是港口自动化搬运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电机驱动器作为高速重载AGV电机的控制部件,其良好的工作性能是自主导航车整体稳定运行及长续航时间的重要保障。IGBT模组作为电机驱动器的主要发热部件,控制其工作温度始终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有助于保证驱动器的工作性能。本课题以港口重载AGV电机驱动器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知识,分别对液冷方案热阻模型、翅片散热器传热特性、IGBT模组温度场及其温度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进而对驱动器冷却控温系统优化设计。首先,本文根据实际工况设计了电机驱动器液冷温控系统的初始方案,选出了该方案下合适的冷却方式、冷却介质、散热器结构及其材料。然后运用仿真软件FLUENT进行热分析,研究电机驱动器冷却温控系统的温度场分布,通过改变翅片散热器的结构参数,重点探索肋片高度、肋片厚度、肋片间距和基板厚度对IGBT模组结温的影响规律,为接下来翅片散热器的优化设计工作进行了初探。其次,本文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了翅片散热器肋片的传热计算模型,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翅片散热器结构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为了剔除次要因素,减少后续优化的工作量,使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翅片散热器传热特性的主次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响应面法计算了肋片高度、肋片厚度、肋片数量关于IGBT模组结温的回归方程,分析了各因素交互作用下对IGBT模组结温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该回归方程得到了翅片散热器达到最佳散热效果的参数组合。再次,为解决温控系统的滞后性、时变性的问题,提出使用模糊PID控制策略来改善温控系统的响应速度。通过MATLAB对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仿真,获取了温控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后温控系统无超调且调节时间更短、鲁棒性更高。最后,搭建了电机驱动器冷却温控系统试验台架,以实验的方式验证了该液冷方案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同时针对港口恶劣环境问题,为该电机驱动器冷却温控系统进行了密封及安全防护设计,并通过了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因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以及寿命长等优点,应用广泛,但其色彩表现能力却不尽人意。为了提升色域,许多科研人员和液晶显示相关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努力。本文提出了通过在背光系统中添加滤波器来提升LCD的色域。首先,研究了多层薄膜滤波器对于LCD色域的影响。设计了基于(HL)2HS膜系结构的滤波器,并研究了其对于LCD色域的影响。将基于
KNN基单晶由于不含铅,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和高居里温度而有望代替PZT压电陶瓷和PMN-PT晶体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KNN基晶体实际应用到压电器件中时,需要了解晶体的压电性能和特定的振动模式。本文对KNN基单晶进行了以下两项研究:一、采用坐标旋转法分析KNN基晶体压电模量和机电耦合系数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特性;二、通过求解坐标旋转下的Christoffel方程,计算声学波模式并确定单模切割方向。研究结
产品创新是企业占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走向,高效、准确地开发出切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处于市场竞争的顶端。概念设计是产品开发的关键,通过构建功能结构准确地将客户需求转化为技术原理方案,才能保证后续的产品详细开发高效、顺利地进行。概念设计的本质是设计者根据需求映射出的产品概念与其自身可以获取知识间的映射。由于产品复杂程度的增加,解决问题的知识领域也应该跨域
生物体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损伤,其存活率随外界刺激的增大形成“马鞍型”和“肩型”的曲线,如植物在电离辐射诱变条件下的存活率变化、癌细胞在药物作用条件下的存活率变化等。为研究其规律,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模型,如靶模型、线性平方模型、修复模型、速率模型、Crow-Kimura模型、Eigen模型以及电离辐射致植物诱变的损伤修复模型等。本论文在电离辐射致植物诱变的损伤修复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生物体损伤修复模型,将生
褥疮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多发于长期卧床且无法自主翻身的患者。有效的识别与监测患者的睡姿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调整睡姿,降低褥疮发生的风险。但目前使用的睡姿识别方法存在泄露隐私、束缚人体以及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实现临床应用。为了提高睡姿识别的准确率,本课题以电容式阵列柔性压力传感器为基础,旨在优化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卡的性能,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睡姿图像,并根据睡姿具体特点改进睡姿图像的预处理及
睡眠状态下家庭日常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心脑疾病患者或潜在发病人群日常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如何在人们无感觉的状态下,通过方便的检测手段,长期实时获得人体的生理信息,是目前家庭日常监护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心脏泵血过程中,与人体紧密接触支撑物的受力会发生变化或产生机械振动,称为心冲击(Ballistocardiogram,BCG)信号。心冲击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在非接触的条件下,提取人体心脏活动、呼吸状
随着诸多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为保证装配过程中连接孔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一般对钻孔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钻孔过程中切屑较长、毛刺较多、孔加工质量不佳。本课题组研究发现轴向低频振动能降低钻孔过程中的平均轴向力,促进切屑的排出,同时降低钻孔温度,改善加工质量。但目前市场现有低频振动钻孔设备存在一些问题:振动参数无法调节且稳定性不够、振动电机存在自同步性问题、重量和体积过大不便于小
当前,基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共同决定了服务机器人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又以家庭服务机器人为主。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自主移动能力决定其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是其他服务能力实现的基础,但是其实用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室内环境较为多样,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家庭服务机器人需要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动作的安全性、功能的稳定性。本文针对家庭服务机器人在这种特殊室内环境中的定位和地图构建问题,通过分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性也越来越高,它们不只帮人类完成许多重复枯燥的工作,也逐渐参与到人的各种生产活动中,在军事、航天、康复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随着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复杂化,机器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就越发的重要,而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主要由传感器来实现,所以机器人搭载的传感器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问题。触觉作为有别于视觉、听觉的接触类感知方式,在与环境进行实体接触时起着不可或缺
人员疏散模型的研究是以保障公共场所人员生命安全作为出发点。其不仅能在平时维护活动场馆秩序,保证人员流动畅通,还能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为国民生命财产保驾护航,降低突发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因此人员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着手于人群疏散过程中的团组现象展开研究,提出了团组疏散结构的社会力模型;同时拓展了社会力模型的应用范畴,使其不仅适用于水平地面的疏散研究,还适用于火车站、地铁站、触礁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