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但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繁重,发展高效生态经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阐明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和景观格局现状,确定了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景观类型。对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识别,提出了不同服务功能的价值计算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整体评估;选取了特定的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为该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景观优化提供依据。评估结果如下: (1)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734.24亿元。农田、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43.60%、23.78%、8.33%、24.29%。说明农业在该区域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湿地提供了相当可观的价值,这与黄河三角洲特殊的景观构成相符合。其中,以寿光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9.44亿元;沾化县为168.72亿元,居第二位;无棣县为147.70亿元,居第三位;昌邑市最低,为89.78亿元。 (2)研究区域的面积为2632135.43hm2,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5887.19元/hm2。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排序为: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77325.5元/hm2,高于整个研究区域单位面积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3)从研究区域主要服务功能的价值来看,经济功能>固碳制氧>废物处理>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1.5倍左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利用价值相对较少,即生态系统实际产出较少,也反映出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需开展相关保护。 (4)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景观类型较齐全,但分布较不均衡。景观优势度较高,均匀度较低,占优势的景观包括耕地,林地以及滩涂沼泽等,以东营市和滨州市景观结构较为相似。整个研究区域共有种子斑块226个,总面积为2632135.43hm2,斑块在大小上差异很大。同类型斑块间的差异不大,自我相似性较好,从这一角度来说,该区域景观的总体构型较为规整。 (5)研究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273,表明该区域境内景观类型比较齐全。东营市和滨州市景观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两市景观要素的比例较为相似。景观优势度为0.927,均匀度为0.579,各类景观分布较不均衡。德州、淄博、烟台景观优势度明显,说明这些地区景观明显受到某一景观类型控制,景观类型分布很不均匀。随着人类对景观管理程度的加强,虽然增加了地区经济效益,但同时降低了该区域的生物生境多样性,加剧了景观破碎程度。 在以上评价基础上,总结了制约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优化的瓶颈问题,例如经济功能价值低、生产力不高、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低、景观破碎程度严重等,对评价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重要性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