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并不是新事物。事实上,它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自从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交往就已经存在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中国游记便是中国跨文化交际历史上的例子。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世界当中,技术、交通、经济、政治体制领域以及移民模式的变化使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越来越来密切。自然而然地,跨文化交流较之以前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不论我们喜欢与否,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都将持续增加。这就需要交际技巧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来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和地球村的生活。因此,学习外语要求学习者应具备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用来彼此间交流的工具并且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这也就决定了学习外语并不仅仅意味着学习单词、语法和会做习题,更需要能像母语一样自由地与人交流,故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教学。事实上,文化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笔者在多年的电大英语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差,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使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薄弱造成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缺乏对于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反而教给学生的仅仅是通过如何考试。正是由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缺失,如何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确实是一个挑战,还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很差。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电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首先介绍电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因此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第一章主要是回顾了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的历史以及这一领域的先驱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所做的研究工作。本文的第二部分着重讨论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运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来证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第三章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探究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笔者历时两个学期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随意挑选了两个班级,其中一个是实验班一个是控制班。在实验前,两个班的学生都被要求做了问卷调查和前测并对得到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在实验前,两个班的跨文化水平并无明显差别。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期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跨文化知识的教学。与此同时,对控制班的学生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后测当中,实验班的学生的成绩根据SPSS13.0统计软件的分析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学生,这也就证明了之前对实验班学生的教学是成功有效的。在之后对学生进行的访谈中,实验班的学生认同之前的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水平。第四章主要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未来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教师而言,笔者建议相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的进一步学习、课堂角色的转换以及运用更多教学策略和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则建议克服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学会欣赏外国文化并且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最后的结论部分,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包括主要发现、局限性以及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