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康断裂是博格达山前断裂的西段,位于博格达弧形构造向盆地扩展的前缘部位,构成了南部山区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开展该断裂带系统研究,对于整体认识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变形特征、活动强度、活动历史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开展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断裂形变带测量、大型探槽剖面分析等工作,旨在对阜康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涉及的部分内容以及古地震等问题进一步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总结分析博格达弧形构造形变问题提供可靠依据。阜康断裂由古牧地断裂、水磨河断裂和四工河断裂三段斜列组成。断裂的长期活动影响着两侧地貌的演化和沉积作用,总体特征表现为南部低山丘陵和北部的差异性地貌。河流地貌和山前洪积扇对构造活动响应敏感,洪积扇沿断裂呈“串珠状”发育,其影像特征明显;不同时代洪积扇在河流出山口处呈“嵌入式”发育现象普遍。河流阶地的变形记录了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断裂带的逆冲活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开挖等工作,对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阜康断裂主要表现为由南向北的低角度逆冲作用,断层倾角可达20°左右;断裂变形样式复杂,在局部张应力环境下正断层伴随逆冲作用而发育,表现形式既有向前缘扩展的情况,也有后展式“超覆”或“堆垛”的情况,断裂切割了南侧褶皱构造。深部资料表明阜康断裂向下呈“犁”式延伸,下部角度愈加缓和,与雅玛里克断裂和二道沟断裂汇合。古地震研究表明,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阜康断裂带共发生6次古地震事件,最早一次无法判定具体时间,其余五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21.60±1.83)Ka.BP之前、(15.02±1.27) Ka.BP、(11.03±0.84~13.59±1.16) Ka.BP、(8.32±0.67)Ka.BP前不久和(4.91±0.42~5.27±0.45) Ka.BP,事件间隔时间2.0~6.5Ka不等。事件斜向错动量最大一次为3.1m,估算震级为7.3级。通过对事件间隔时间和离逝时间的对比分析认为,古牧地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较强,而四工河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诸广岩体南部302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工作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开展了302铀矿床的围岩、蚀变岩石和蚀变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构
滇西勐统地区横跨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地处古特提斯构造域东侧的转折端,它既保留了洋盆内沉积物的原始记录,又突出显示了两侧地块的地质构造特征痕迹,是一个综合性的地质科学研
相山邹家山矿床矿石尤其是富矿石中大量富集有磷灰石、金红石、黄铁矿、水云母、石英、粘土等矿物。对铀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也显示出,富铀矿石中U与Ti O2,P2O5,Mg O,Mn O,Ca
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出露于滇西北德钦县至川西南得荣县境内,由北向南依次分布于通多、东竹林、书松、白茫雪山、徐麦、嘎金雪山及绒角一带,长逾300公里,宽一般为几公里。平面
基于对11口钻井岩心详细观察,在东濮凹陷沙三中段(Es3中)发现大量遗迹化石,共鉴定出遗迹化石23个遗迹属,31个遗迹种。按照生态习性分析,这些遗迹化石可划分出4种生态类型,包
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渣尔泰山群,是中元古代裂谷沉积的一套碎屑岩─碳酸盐─碎屑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阿古鲁沟组和刘鸿湾组。渣尔泰山群是我国的重要含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