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特朗普的“总统政策备忘录”打响了中美自21世纪以来的最大一次贸易战火。截至2018年十月,对于中美两个GDP总值占全球60%的大国而言,贸易战牵动着全球的心,也将全球目光集中在贸易战产生的影响以及两个锅的应对措施上。面对美国针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从粮食贸易的角度出发,对其主要出口农产品进行了限购甚至禁购的应对策略。农业比起二产、三产行业而言更加贴近传统,无需长周期的准备期和建设期,且粮食作物甚至比一些经济作物有着更高的回报率,往往一年之内即可实现货真价实的收益。往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配额在美国、巴西、阿根廷、越南、泰国等主粮生产国,近两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和中国对美国粮农的制裁,俄罗斯渐渐成为了新的粮食进口国。俄罗斯对华粮食贸易以大豆为主,小麦和玉米为辅,传统出口的杂粮以大麦、燕麦和黑麦为主,其种植的大豆产品更是因为非转基因的特性和与中国接壤、运输成本低、时效性高等特点而受到中国青睐,逐渐成为中国实现进口的多元性和可替代性的优选进口合作方。利用自身农业种植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地缘优势以及俄中两国在粮食贸易领域内的互补性,俄罗斯成功在2017年-2019年实现了对华粮食出口规模的扩大、出口结构的调整和全球对华粮食出口比重的增。随着两国粮食贸易的进一步深化,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品质上越来越具有比较优势,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其农业发展、贸易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也日渐清晰,本文在阐述俄罗斯的整体概况与整体经济、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小麦、玉米等俄罗斯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为代表,通过准确对俄罗斯粮食生产的规模、结构、出口价格与产值的分析,以数据为支撑,对比分析俄国与其他出口大国对华粮食出口的竞争力水平,以及对影响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一步明确俄罗斯在对华粮食出口中的优势条件,找准问题与风险,最终总结全文内容,提出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的对策建议,为更好的促进两国在粮食贸易领域中的合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