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羊水细胞中胎儿染色体进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探讨CNV-seq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2.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447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对每例标本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seq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技术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并随访其妊娠结局。3.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本实验研究获得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447例羊水样本CNV-seq检测成功率100%,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为99.55%(445/447),因羊水细胞培养失败导致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检测2例,占0.45%(2/447)。2.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正常353例,占78.97%(353/447),染色体异常92例,占20.58%(92/447),因羊水细胞培养失败导致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检测2例,占0.45%(2/447);CNV-seq检出染色体正常309例,占69.13%(309/447),染色体异常138例,占30.87%(138/447)。3.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353例羊水标本中CNV-seq检出微缺失微重复55例,包括明确致病拷贝数变异6例,可能致病拷贝数变异2例,良性拷贝数变异17例,可能良性拷贝数变异6例,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24例,其中明确致病或可能致病拷贝数变异占2.27%(8/353);羊水细胞培养失败的2例标本CNV-seq检测成功,其中1例未见异常,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4.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与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seq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与单用CNV-seq检测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CNV-seq检测与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47例羊水标本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嵌合体9例,占2.01%(9/447),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8例,占1.79%(8/447),CNV-seq检出6例,占1.34%(6/447)。结论:1.CNV-seq可检出更多的明确致病或可能致病的CNVs,还能检出新发现的CNVs,但其不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等平衡性结构异常。2.CNV-seq技术避免细胞培养,可精确检测低比例的嵌合体。3.CNV-seq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可更加全面、有效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提高产前诊断的检出率,在产前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使用时间与剂量对后续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eeze-thaw embryo transfer,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19-10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出符合条件的周期共1046个,根据促排过程中Gn使用时间不同分为3个组(Ⅰ组:Gn使用时间<1
目的:比较青春期与育龄期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制定不同年龄段诊疗策略为分层长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总结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PCOS患者共328例,分青春期组88例,其中肥胖34例,非肥胖54例;育龄期组240例,其中肥胖96例,非肥胖144例。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初潮年龄、病程、高雄体征、月经模式、BMI、血压、腰围、腰臀比)、LH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甲状腺自身抗体(ATA)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次行IVF-ET且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的临床资料,依据ATA及TSH水平进行分组:ATA阴性、TSH<2.5u IU/m L组(A1组n=271),ATA阴性、TSH≥2.5u IU/m L组
目的:研究2010-2019年我院10年间初次剖宫产率及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5533例孕产妇,其中剖宫产11787例,初次剖宫产7516例,剔除瘢痕子宫后21076例。比较各年份的初次剖宫产率,分析10年间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为降低我院乃至我国的剖宫产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结果:使用χ2检验对2010-2019年各年间
目的:研究气温波动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遗传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并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病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周期294例,记录每个周期的取卵日期、新鲜移植日期、取卵后7天日期以及是否临床妊娠
目的:检测FOXO1、VCAM-1在正常早孕以及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绒毛中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两者在早期妊娠丢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方法:1.选取2020年8月1日-2021年1月30日期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绒毛组织,共50例,早期妊娠丢失组25例(实验组);正常早孕组25例(对照组)。2.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OXO1、VCAM-1在早期妊娠丢失组及正常早孕组患者绒毛组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HOXA11、Akt、p-Akt、MMP-2在盆腔器官脱垂(POP)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HOXA11与PI3K/Akt信号通路在POP发生、发展中作用,阐明PO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OXA11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盆底组织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有关,为POP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方向。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目的:了解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了解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1857例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于我院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资料,所有孕妇均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53例同时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涉及的产前诊断指征包括:(1)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包括21/18/13-三体、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骶韧带组织中HOXA11基因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Wnt16、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MMP2的表达及相关性,初步探讨HOXA11基因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P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POP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0例因盆腔器官脱垂
目的:1.以妊娠期肝内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和正常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ICP患者的生化指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依据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将ICP患者分组比较其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影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2.分析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及母婴不良结局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