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的”字结构研究现状、语料的基础上,考察了留学生在“的”字结构的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了偏误类型,并归纳偏误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同仁参考。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该部分主要涉及了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题目、研究的大致范围以及对研究方法和语料选择进行说明。第二章“的”字结构的研究现状。主要涉及了本体研究,本体研究中包括“的”字结构的分类、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等方面,其中“的”字结构的分类涉及了“词类+的”和“短语十的”。第三章“的”字结构的偏误类型。依据收集到的语料对“的”字结构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大体分为三大类: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乱用以及内部偏误。第四章总结偏误原因。依据偏误类型,归纳出违背汉语使用规则的具体原因,主要有:“的”字结构本身的原因、语言的类型特征因素、教材因素与学习者因素等。本章介绍了几本对外汉语教学教材,考察“的”字结构在其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数据分析。第五章提出教学建议。依据对留学生使用的几种常用教材的分析和具体的偏误原因的归纳,提出具体建议,主要涉及教材的安排、语言点的解释和具体操练等方面。第六章结语。对以上各章的主要内容即: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建议得出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本文对本体研究的考察,除了涉及“的”字结构的具体分类、语义功能、句法功能外,还加入了语用探讨、指称规则中歧义现象的探讨,全面分析“的”字结构的使用规则,增加了“的”字结构的本体理论依据。在偏误分类上更侧重于从句法功能方面对“的”字结构的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在偏误原因归纳上,更注重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对留学生学习的误导,在教学建议上,更注重从具体操练方面进行相关设想。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依据对偏误类型的数据分析,偏误出错率由高到低排列为:内部偏误>不该用而用>该用而未用。2、教材中缺少“短语+的”结构的讲解是造成留学生使用“短语+的”结构频率偏低的重要原因。3、缺乏对“的”字结构相关知识的讲解是造成“是+‘的’字结构中”缺“是”的重要原因。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