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报告舞弊在国内外一直是饱受诟病的话题,尽管各国越来越重视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各项治理措施,但舞弊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此,如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如何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成为了理论研究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对规范上市公司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形成的机理,并构建上市公司舞弊识别模型,最后为预防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基于GONE理论的舞弊行为形成机理。本文首先运用GONE理论分析了G(贪婪)、O(机会)、N(需要)、E(压力)四个因素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分别从个体的贪婪、组织的需求、机会的滥用、暴露的可能性四个路径解释了财务舞弊形成的机理。财务舞弊是受利益驱动的,当舞弊所带来的利益大于舞弊的成本时,管理当局才会选择财务舞弊行为。二、建立舞弊识别的模型。本文选取在2000-2010年间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8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GONE理论,选择了能够代表贪婪、机会、需要、压力四个因素的解释变量,选择主要财务指标为控制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来检验哪些因素会提高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三、结论和对策。研究表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剩余索取权引起的贪婪程度越高,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治理结构越不完善,给舞弊行为提供的机会越多,舞弊行为越有可能发生;公司对于增发配股的需求越大,组织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会计事务所的变更,审计意见类型的变更频率越高,舞弊的可能性越小。文章认为:遏制个人的贪婪、降低舞弊的机会、遏制组织的扩张需求、增强外部审计的压力是治理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