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项目的评估研究——以苏尼特右旗都呼木生态移民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状况日益严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并提高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自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对荒漠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近几年,生态移民作为一项对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与此同时,生态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领域的学者在生态移民研究方面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移民的定义及意义、生态移民的可行性、必要性,搬迁和安置方式、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移民政策和移民意愿研究等。但作为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各地生态移民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生态环境和移民生产生活两个方面)究竟怎样,目前还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并且此类研究也较少。与其他已有的研究不同,本文将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效果与项目目标做对比,评估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本文的研究会对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重要基础和经验。 本文借鉴了工程性移民安置评估和公益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生态移民项目的特点,建立了生态移民项目的评估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都呼木生态移民村为例,对生态移民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 本文第一章作为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和意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阐述了此次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论述了项目评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以及与生态移民项目相关的评估理论和评估研究成果。第三章根据都呼木苏木生态移民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评估内容,建立了评估的指标体系。第四章论述了内蒙古各级政府实施生态移民项目的背景,尤其对苏尼特右旗和都呼木的生态移民项目进行了重点论述。第五章结合第三章确立的指标体系和实地调查的内容,根据本文所建立的生态移民项目的指标体系,对都呼木生态移民项目进行了示范性评估。第六章为结论部分,阐述了苏尼特右旗都呼木生态移民项目的结论和经验。 通过对都呼木生态移民项目的评估发现,生态移民项目改变了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民的生活水平,但在项目实施的效果与预期的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目的与执行脱节、政策过于灵活、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一些问题。
其他文献
村庄治理总是在特定的治理环境下运作的,不同的治理环境势必导致村庄治理的差异化。村庄治理的制度一致性被治理的现实多样性所取代。村庄治理环境由众多因素有机构成,村庄规模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随迁老人离开家乡后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需求问题日渐显现,表现为公共养老资源的供给有限性和制度间隔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依据现实人际信任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几百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对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内容涉及青少年网络信任的特点,影响信任的因素,网络信任的
在当今全球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成本补偿已被国际社会认同,推行以贷款为主的学生资助制度势在必行。因此,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深层分析,进一步完善制
本文围绕南方一行政村的农民如何对其自身的人力资本进行提升的行动作为主要的研究意趣并展开论述,探讨哪些因素形塑了农民提升人力资本的行动逻辑与行动能力,并建议性地给出了
近年股票市场受到普罗大众的广泛追捧,从投资方式逐步转变成生活方式,正在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融入其中成为活跃的参与者。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
学位
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传统“单位制”社会整合模式趋于瓦解。与此同时,城市基层社会也发生剧变,城市社区结构处于快速分化过程中,这致使起着拾遗补缺作用的“街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