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物藏(蒙)药是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自然生存与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医疗经验总结,是祖国医药库的瑰宝。紫硇砂为卤化物类矿物紫色石盐Helite Violaceous晶体,具有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的功效,多用于润肠通便、解痉止痛、治肠鸣食积等,现代也应用于抗肿瘤。紫硇砂生品有毒,内服不当可出现中毒症状如:口腔灼痛、吞咽困难、呕吐、便血、高热甚至昏迷;采用醋煮法炮制可减其毒。迄今为止对其醋制减毒机理及饮片质量评价未见相应研究,缺乏现代科学论据严重影响其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成为制约这些矿物藏(蒙)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本论文通过查阅古代及近现代文献,对硇砂的名实进行考证,全面总结了其化学成分、毒性与炮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了解到硇砂包括主成分各异的白硇砂和紫硇砂,临床易混用。结合前期研究从化学、药效及毒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以紫硇砂为研究品种,并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制定醋紫硇砂饮片质量标准及探讨减毒机理奠基。采用指示剂变色法对紫硇砂炮制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气体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显示,该气体为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滴定法对紫硇砂醋制前后主成分氯化钠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生、醋品氯化钠含量均达85%以上,醋品含量略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紫硇砂生、醋品中单质硫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生品中含量为87.75~144.56 μg/g,醋品中含量为19.21~28.54μg/g,生品硫含量是相应醋品的3.79~5.34倍;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紫硇砂生、醋品中硫化物含量,结果显示,生品中硫化物含量为0.045%~0.061%,醋制品中未检出;采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紫硇砂及其醋制品中26种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生、醋品共检出Al、As、B等19种元素,未检出Be、Bi、Hg、Ni、T1、V、Sn元素;经炮制,有害元素As、Cd、Cr、Pb含量降低,As最大可降低9.62 μg/g。因此推测紫硇砂经炮制提净了药材、降低了有毒成分含量是其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采用单次灌胃给药观察7天内小鼠中毒反应的方法,研究紫硇砂及其炮制品的急性毒性,结果测得小鼠口服紫硇砂生品LD50为4.82g/kg,醋制品LD50为5.26g/kg,炮制后其毒性降低。采用灌胃生品后检查小鼠消化系统脏器病理切片方法,确定了紫硇砂毒性作用部位在胃和小肠,表现为黏膜腐蚀性刺激作用;对灌胃生、醋品胃肠病理切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醋品对胃肠黏膜损伤较轻。在此基础上,比较灌胃紫硇砂生醋品后小鼠胃重及胃肠PGE2含量变化、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醋品均引起胃体水肿膨大、胃和小肠PGE2含量降低,均可抑制胃排空及促进小肠运动,但醋制品影响程度较弱。对灌胃氯化钠和硫溶液后小鼠胃肠病理切片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氯化钠高剂量组胃肠腺上皮细胞空泡样变、局部弥漫性出血,硫高剂量组胃部分细胞空泡样变、黏膜下层水肿出血。推测紫硇砂毒性作用原理可能是减弱了胃肠黏膜细胞保护功能,延长了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其主成分氯化钠可加重大剂量给药时对胃肠的损伤;硫是其造成胃肠毒性的作用成分之一。按照前期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中试放大生产醋紫硇砂饮片十批,对饮片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进行全面研究,制定了醋紫硇砂饮片的质量标准,并起草了醋紫硇砂饮片质量标准草案。在拟定了醋紫硇砂质量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取三批饮片在温度40 ± 2 ℃、相对湿度75%士5%的条件下,按0、1、2、3、6月时间间隔进行加速稳定性考察;另取三批饮片在室温条件下,按0、3、6、9、12月时间间隔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前3个月按质量标准草案的项目和方法进行了检查测定,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加速6月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在继续进行中。本论文采用化学成分测定与毒性效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紫硇砂醋制减毒机理,首次对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从有害元素角度研究其毒性物质基础;首次确定其毒性作用为黏膜腐蚀性刺激及作用靶部位,推测毒性原理是减弱了黏膜细胞保护功能、延长了药物胃内滞留时间;首次验证了硫是其胃肠毒性作用成分、大剂量给药时主成分氯化钠可加重胃肠损伤;弥补了醋紫硇砂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空白。该研究思路可为毒性矿物藏蒙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旨在解决被忽视的民族中药饮片行业缺乏稳定规范的炮制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原理解析等问题,确保饮片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弘扬并发挥民族医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