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有机肥为例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面临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传统农产品生产方式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导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从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
  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农业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并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引入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运用农业经济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及其发展模型等,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驱动路径理论模型。本文基于河南、河北、辽宁、山西4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现状。以有机肥生产技术为例,分别运用二元Logistic、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认知程度、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为更好地推动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提出一定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兼具生产者、消费者、劳动者三重身份,技术采纳行为不完全符合理性,其心理作用不容忽视。信息不对称和生产惯性等因素可能造成农户不愿意采纳。(2)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群影响、价值观念及技术条件作用于农户采纳意愿;文化水平等农户个体特征和信息获取等外部环境影响农户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认知程度;采纳意愿、认知程度及其他部分因素影响农户采纳行为。(3)农户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认知和采纳程度较低,且农产品安全意识不足,获取农业技术及其信息的环境情况不理想。(4)为引导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政府应当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构建以专家技术培训指导为重要形式的农技推广体系,注重增强农户对技术有用、易用的认知,并从根本上树立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户的认知程度和采纳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根本之策;此外,应加强政府监管,同时应为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构建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渠道,着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以更好地对接消费者需求,从源头推进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电石破碎是聚氯乙烯生产的头道工序。从电石炉生产的大块电石,经破碎后送乙炔工段发生乙炔气,供合成氯乙烯使用。电石极易风化,破碎中又有粉尘产生,所以电石车间一般受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无锡县电化厂电石车间过去工作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有时高达300-400毫克/米3,严重威胁工人
作为中亚国家之一,土库曼斯坦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是目前中亚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土库曼斯坦的经济发展以出口为主要导向,而石油天然气以及相关的纺织工业格外受到重视,不断进行工业化改革,有效的改善了整体投资环境,帮助企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土库曼斯坦进行产业转型,有原先的粗犷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类型的增多等。作为
学位
近年来全球对“低碳化”的关注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应当主动承担相应的低碳减排社会责任。交通运输行业应主动进行变革,寻求绿色低碳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模式,通过综合多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本文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到多式联运研究中,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以碳排放和运输成本为目标建立模型,得出最佳的低碳运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转型增长战略,鼓励科研人员以不同形式参与创业,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的转化效率。发明家是否参与创新技术的商业化以及创业企业是否实施创新或如何引入创新等都会对创新技术成功转化为产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明家与企业的演进选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核心主体发明者和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博弈论探讨了发明家
学位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受法律约束,更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行为的评价,而化工行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影响环境治理的高危行业,化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以60家化工行业2015年~201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数据,分别将层次聚类法和新主题困惑度法与LDA主题算法相结合进而提取主题数目,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来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文本挖掘。研究结果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