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全株玉米青贮已成为世界高产奶牛和其他反刍动物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饲草在收获前、贮藏期间或青贮饲喂期间都会受到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食用霉菌毒素会对牲畜生产性能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会危及人类健康。青贮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控收获期以防止青贮前后真菌生长而解决。因此,适宜的收获时机对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水平尤为重要。然而收获期会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和青贮潜力。随着玉米作物成熟度的提高,籽粒中的糖转化为淀粉,籽粒中的干物质含量增加。如何平衡霉菌毒素污染风险与最佳营养价值而选择适宜收获期则成为玉米青贮调制的关键。同时适当的青贮调制方式特别是紧实度的控制,对于减少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至关重要,某些抑制霉菌的微生物也可以降低污染水平。目的:旨在选择适宜收获期,控制最佳紧实度水平调制玉米青贮,揭示紧实度和收获期对于发酵及开窖后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构成变化的影响,以及霉菌毒素的演化响应。筛选具备高效降解霉菌毒素能力的菌株,探究适宜降解的最佳条件,将其与玉米青贮发酵参数对应分析,进一步解析优质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机制,为平衡霉菌毒素污染风险与最佳营养价值二者间的矛盾而选择适宜收获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新饲玉10号青贮玉米品种,在1/2乳线期,2/3乳线期,3/4乳线期收获,并调制500和600 kg/m~3两个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进行发酵(90 d),分别在发酵阶段(3、7、15、30、60和90 d)和开窖后(48、96、144和192 h)取样分析。并对发酵完成时(90 d)青贮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分析发酵品质(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主要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计算开窖当天(90 d)相对饲喂价值,发酵全程动态检测青贮温度变化,测定开窖后有氧稳定性。运用ELISA检测技术快速精确监测发酵及开窖后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伏马毒素B1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数量消长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玉米青贮的品质。筛选具备高效霉菌毒素降解能力的菌株,明确其有效降解组分,进行不同浓度的乳酸菌及酵母菌混合对霉菌毒素降解效率的测定,采用响应曲面法探究乳酸菌及酵母菌混合浓度,青贮发酵p H(p H=3.4,3.6,3.8)和温度(28,33,38℃)的变化值对于霉菌毒素降解率的影响,将筛选所得最佳降解条件与玉米青贮发酵参数对应分析,进一步解析优质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机制。结果:1)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玉米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32.74和35.16,而淀粉含量分别为30.30和35.06。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500和600 kg/m~3的玉米青贮发酵90 d后p H值均降至3.55。开窖前后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中性洗涤纤维及氨态氮含量均为最低,乳酸含量最高;3/4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淀粉含量始终较高。2)随着收获期的延长3/4乳线期玉米青贮原料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最高分别达到5.56 lg cfu/g和6.98 lg cfu/g,通过群落多样性分析真菌占主导的优势菌群转变为酵母菌(42.25%),而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高达到5.46μg/kg;2/3乳线期收获玉米青贮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伏马毒素B1含量均为最低(4.34,34.24,7.17和131.53μg/kg)。开窖前后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均为最低,且5种霉菌毒素含量均为最低。3)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开窖前(0.85)后(0.79)营养、发酵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0.979)综合评分最高,有氧稳定性最好(182.03 h)。4)筛选得到乳酸菌菌株ZB18042-3和酵母菌菌株YT01-4对霉菌毒素的降解效率最高。乳酸菌菌体细胞和上清液均具备霉菌毒素降解能力,但上清液对于霉菌毒的降解率较高。酵母菌主要降解霉菌毒的有效组分是菌体细胞。乳酸菌浓度在7 lg cfu/g且酵母菌浓度为5 lg cfu/g时混合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的降解率最高;而乳酸菌浓度在8 lg cfu/g且酵母菌浓度为4 lg cfu/g时混合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最高;乳酸菌浓度在8 lg cfu/g且酵母菌浓度为5 lg cfu/g时混合对伏马毒素B1的降解率最高。5)获得霉菌毒素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6.66℃,p H值:3.66,乳酸菌数量:7.36 lg cfu/g,酵母菌数量:4.84 lg cfu/g,该条件与收获期为2/3乳线期的紧实度600 kg/m~3水平的玉米青贮处理的发酵参数相关系数最大(0.997和0.995,P<0.01)。结论:延长收获期至2/3乳线期,有助提高玉米青贮原料的营养品质,同时青贮紧实度的增加可保障玉米青贮的发酵质量;对于提升于感官特性,改善营养及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减少霉菌毒素残留量具有极佳作用;在开窖后可增强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对降低营养物质损失意义重大。收获期为2/3乳线期的紧实度600 kg/m~3水平的玉米青贮处理在发酵全程及开窖后,其发酵参数既可以提高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同时又存在最优降解霉菌毒素的条件,因此在发酵品质上成为最佳处理,同时霉菌毒素含量又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