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道、摔跤一类的运动随着体育赛事越发密集,运动的对抗性越来越强,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妨碍运动员运动能力和运动生涯的严重运动损伤之一。如何恢复和增强运动员 ACL损伤后膝关节良好的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是运动医学界面临的一大挑战。本研究首先调查了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优秀摔跤、柔道运动员ACL损伤及伤后恢复状况;然后采用神经肌肉训练法观察 ACL重建术后运动员运动机能和动作控制的恢复情况。 第一章广东省优秀摔跤、柔道运动员 ACL损伤流行病学纵向调查 目的:了解优秀摔跤、柔道运动员 ACL损伤及恢复情况,以期为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奠定基础。 方法:对16名优秀摔跤、柔道运动员进行为期一年(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伤病纵向跟踪,观察训练比赛中的运动损伤及伤后康复情况。 结果:一年内,16名运动员共出现伤病116人次,其中急性损伤90人次,陈旧性损伤56人次,劳损26人次。膝关节伤病占了所有伤病的75%,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各占膝关节伤病的14.55%、34.55%、32.73%,且调查显示 ACL损伤一年后运动能力恢复大多不理想,对训练造成较大妨碍。 小结:膝关节是重竞技摔跤、柔道项目损伤频率最高的部位,其中尤以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和ACL损伤最为常见。 第二章运动员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神经肌肉康复方法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康复训练在 ACL重建术后运动员运动机能和动作控制的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时间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 ACL的广东省摔跤柔道运动员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ST)组和神经肌肉训练(Neuromuscular Training,NT)组;ST组采用传统肌力康复;NT组采用传统肌力康复结合神经肌肉训练康复。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表和 Lysholm评分量表进行膝关节评分以评定膝关节功能,并于术后12个月后进行60°/S和240°/S的等速肌力测试以评定膝关节肌力、耐力、本体感觉、平衡能力和动作控制。 结果:1、术后4-6个月后两组患者膝 Lanchman和 Pivot shift检查均为阴性。 2、6-12个月时,ST组与 NT组的IKDC评分和 Lysholm评分都明显高于3个月时(P<0.01),且 NT组比 ST组明显更高(P<0.01)。 3、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后计算所得的R值 NT组患者与 ST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 NT组患者膝关节肌力、耐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 ST组,屈肌群耐力改善尤为显著(P<0.01);NT组 F/E值与 ST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 NT组患者膝关节平衡能力、本体感觉和动作控制能力恢复更好。 小结:ACL重建术后结合神经肌肉训练的康复方法在膝关节肌力、耐力、稳定性、本体感觉和动作控制方面的康复效果要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全文结论:1.膝关节是重竞技摔跤、柔道项目损伤频率最高的部位,其中尤以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和 ACL损伤最为常见。 2.结合神经肌肉训练的康复方法比单纯采用力量训练的康复方法能更好的恢复 ACL重建术患者的膝关节肌力、耐力、稳定性、本体感觉和动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