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喷雾制备磷酸二氢钙的成粒条件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状磷酸二氢钙生产工艺有湿法和干法两类。湿法生产工艺存在流程复杂、返料量大、能耗高、成粒粒度不均匀等缺点,采用流化床喷雾制备粒状磷酸二氢钙,可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对流化床喷雾制备粒状磷酸二氢钙的成粒条件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对该工艺过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拟定了实验工艺流程,完成了装置的设计、安装和调试。采用二流式喷嘴雾化磷酸二氢钙料浆,进行了流化床喷雾造粒的实验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流化床操作温度、操作气速、料浆喷淋密度对颗粒成长和成长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造粒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颗粒生长方式即层式生长和团聚生长。层式生长的最终颗粒是以原始颗粒为基本粒子,料浆在其表面反复涂覆而形成的,形状与原始粒子相近;团聚生长的最终颗粒由多个初始粒子通过固桥粘结在一起,形状不规则;(2)床层温度、料浆喷淋密度对颗粒的生长方式、生长速率有着较明显地影响。床层温度低于87℃、喷淋密度高于4.78ml/(m~2·s)时,颗粒平均粒径增加较快,以团聚生长为主。反之,以层式生长方式为主;(3)在实验范围内的流化气速(0.5~0.75m/s)对颗粒生长方式影响不大。(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成长方式分区图。本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磷酸二氢钙颗粒层式生长平均粒径的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计算值的变化规律与实验值具有一致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被逐步侵蚀,人口粮食问题日渐严重。虽然可以通过农作物基因改良、科学栽种等方法防治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但是对于传统农药依赖仍然十分严重,加上由于我国各地农业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农药的滥用和错用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导致由于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波及面也越来越广,大大地影响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所以
学位
高分散性高活性Pt/C电催化剂被广泛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催化剂材料,同时新型纳米碳材料——介孔碳的出现为催化剂载体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此,本文研究了利用介孔硅SBA-15为模板制备介孔碳材料的技术,以及微波合成法及化学还原法制备PEMFC用介孔碳载Pt及其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技术。本论文首选了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为微波合成过程的稳定剂,以改善介孔碳载体的润湿性,使得铂前
目的:  研究γ-分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PS-1、APH-1、PEN-2和NCT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新生鼠脑和转基因鼠脑中APP-CTF的表达情况和PS-1缺失对Aβ的影响,以期为AD
ABRO1,也被称为KIAA0157或者FAM175B,属FAM175家族,是ABRA1的兄弟蛋白,所以又称为ABRO1。目前关于它的功能了解很少。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ABRO1参与BRISC复合体(BRCC36-contai
论文于2010年6月至10月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南部地区14个盐生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应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6个空间分布评价指标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标、Green指数、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