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构成都是以传统的存贷差为主,业务结构比较的单一,业务创新也不足。由于金融市场的渐序开放和逐步加深的市场自由化,外资银行涌入中国市场,证券、信托、公募私募基金等非银行机构的发展,支付宝、京东金融、宜信等互联网金融业相继迎来发展春天;这些都对以往受大众喜爱的银行业产生冲击,银行的存贷空间越来越小,国内商业银行被迫进行经营业务上的创新和盈利上整体模式上的转变。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质的特征,开展非利息业务同样也是不例外,收益就必然会伴随着风险,非利息收入也是如此。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范围朝着非利息业务的转变的过程中,业务范围的扩大、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收入结构的转变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和风险都会带来影响;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可以提高盈利能力或者降低银行风险对于所有银行并不一定都适用,这还是一个富有争论的研究领域。比如08年有很多都是以往在金融界赫赫有名的机构,如美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高盛、雷曼等出现大幅亏损甚至倒闭;2013年推出的利率市场化、2015年5月推出的银行破产保险制度等措施,银行刚性兑付会被逐步打破,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化模式是下一步的方向。国家信用不再是银行的托底,若商业银行如同企业般资不抵债,就会像企业那样终止经营,进行清算。研究非利息业务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意义重大,也对于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对象研究,实证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的增加会增加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业务扩展的同时也会对商业银行带来相应的风险。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结合现状、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