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为试验材料,采用活性跟踪法,对黄花草木樨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活性测定以及结构鉴定。研究结果如下:1.用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法测试了黄花草木樨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在干样5 g/L浓度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6%、89.9%和84.9%;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10 g/L浓度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和小麦条锈病均有较高保护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3.4%和63.3%及58.6%和60.1%。2.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预试法对黄花草木樨化学成分进行了预试。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中可能含有挥发油、油脂、甾体、萜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糖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未检出生物碱、黄酮等类物质。3.以油菜菌核病菌为跟踪菌种,对黄花草木樨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黄花草木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活性单体化合物,其中,单体化合物R3因数量较少未能打谱鉴定,其他3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1,2-苯并吡喃酮、棕榈酸和β-谷甾醇。4.测定了1,2-苯并吡喃酮的抑菌生物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2-苯并吡喃酮对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的毒力,其EC50分别为2.2 mg/L、14.1 mg/L、10.7 mg/L、31.8 mg/L、27.6 mg/L和45.7 mg/L。以抑制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2-苯并吡喃酮对黄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毒力,其EC50分别为57.3 mg/L、64.8 mg/L、192.6 mg/L、9.9 mg/L、94.5 mg/L和8.9 mg/L;测定了1,2-苯并吡喃酮对小麦条锈病的活体抑菌活性。在1000 mg/L剂量下,l,2-苯并吡喃酮对小麦条锈病的保护效果为57.9%,治疗效果为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