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将生命现象形象真实地揭示出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更适合采用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的第三大学习理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尝试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设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构建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学习环境,以期改善生物教学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准实验研究法,以问卷调查为前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准实验研究,检验构建内容及策略的合理性。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调查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论述了该选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综述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涵义及生物教学观;第三部分论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构建的原则、内容和策略。以生命性、主体性与合作性、启发性为原则,构建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程序(见图3-1和图3-3),并针对问题学习环境、合作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环境提出了具体的建构策略;第四部分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第五部分论述研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及能力的发展:(1)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2)自主互动探究,完善学生认知结构;(3)协同合作,在尊重、信赖中体验探索的魅力,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4)教师重在指导与启发,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认知策略;(5)预习与反省结合,在实践中验证假设,在反思中加深理解。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指导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给生物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引者和促进者,另一方面,应加强专业素养,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设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作用,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及思维习惯,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