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轨压无标定控制算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油喷射系统喷射压力的提高是改善汽油机动力性、经济型与排放性的关键,传统的控制中存在参数标定量大、不确定扰动多以及全生命周期运行中的老化、磨损和积碳等问题,对控制算法的全工况、自抗扰能力与全生命周期自适应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本文结合自学习的精确模型前馈控制与自抗扰反馈控制设计了无标定控制算法,并借助仿真平台与实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展开验证。首先,基于对燃油喷射系统机理的深入理解建立瞬态对象模型,利用1.3L GDI汽油机2000工况点拟合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显示所有关键参数95%以上的工况点误差在5%以内,为控制算法开发提供有效的仿真平台。搭建四缸汽油机实验平台,结合自主DEMS控制平台实现控制算法实验验证环境搭建。其次,为了降低传感器采样噪声,为控制算法运行提供稳定可靠数据,设计了轨压采样滤波算法。为了替代传统MAP降低标定量,建立高精度的共轨系统面向前馈控制的平均值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性,利用1.3L与1.4L汽油机共计2500个稳态与600个瞬态工况点拟合标定模型,所有工况的拟合与验证R2均在0.99以上。为了应对发动机复杂工况与全生命周期的特性变化,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设计分段自学习器实时修正模型参数。为了补偿前馈模型的建模误差与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设计自抗扰反馈控制器补偿扰动。为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基于多核嵌入式芯片与算法实时性要求设计算法的多核协同处理机制。最后,在Simulink平台进行算法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参数自学习器能保证所有参数有限的迭代次数内收敛。参数修正后的无标定控制器相对PID在稳态IAE和瞬态超调量、响应时间降低32%以上。无标定算法能够迅速观测并反馈抑制转速、负荷阶跃等扰动,此期间的轨压IAE值相对PID降低45%以上。设计喷油器积碳与高压油泵磨损仿真实验,由于参数自学习后模型精度的提高,修正后轨压IAE降低36%以上。算法采用自动代码升成并集成在自主DEMS控制器中,在长城2.0L四缸汽油机实验平台进行动态控制实验。在连续升压降压实验中,无标定算法相对PID在超调量、响应时间降低70%以上,整个过程轨压IAE降低36%。转速与负荷扰动实验中,无标定算法能够迅速观测并抑制扰动。设计了整个生命周期的算法控制效果实验,旧高压油泵替换成新高压油泵后控制效果恶化,开启高压油泵自学习算法之后轨压IAE降低57%。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高效传热元件,重力热管己经在能源领域得到了应用,并体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为主,为了更好地将重力热管应用于低温地热资源中,促进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本论文针对填充了二氧化碳和纳米颗粒混合工质的新型重力热管,分别搭建了对流型地热系统实验台和传导型热储实验台,重点实验研究了外部工作条件以及结构尺寸对新型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对流型地热系统实验中,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
作为雾霾污染的元凶之一,柴油机颗粒物的排放引起了各国政府及人民的极大关注,相关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当前针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处理的手段主要是缸内净化与后处理系统相结合,因此柴油机碳烟颗粒的氧化过程对于后处理系统的净化与再生非常重要。由于柴油机缸内燃烧状况复杂,实验室火焰燃烧平台难以对柴油机碳烟颗粒的氧化过程加以控制,本文基于热重分析仪,针对柴油机碳烟颗粒不同氧化程度进行了其氧化模式的研究,结合场发射透
我国正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脚步,能源消耗也在与日俱增,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出现,能源的节约以及高效利用受到人们的关注。ORC地热发电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中低温利用手段,对缓解能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ORC地热发电系统的冷凝部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管内渗流蒸发式冷却器。本文对蒸发式冷却(冷凝)器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热质交换过程中各换热系数、传质系数关联式,为实验关联式的拟合提供参考
中低温热能含量巨大(地热能、太阳能、工业废热等),有效地利用这些中低品位热能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具有深远意义。目前的中低温热能利用方式中,有机朗肯循环成为了最为有效、应用范围最广的方式之一。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不同于通常的以热源、蒸发温度等为核心变量的研究论文,考虑到冷凝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较低的冷凝温度能够十分显著地提高系统性能,本文以冷凝温度为出发点,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拥有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其中南海作为我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具有很高的开发潜能。高精度的波浪数据在海洋资源的利用、海上贸易、台风预报以及海洋工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解决现场测量数据的高成本问题,提高南海波浪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利用海浪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了对南海波浪能资源的长期评估。首先,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应用海浪数值模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WAVEWATCH-
我国以工业生产余热和内燃机余热为代表的中高品位余热能数量大且品质高,极具回收潜力。有机朗肯循环可以实现对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工质对余热回收效率有很大影响。传统工质存在高温分解和环境破坏问题;碳氢类工质分解温度高,循环性能好但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工质热源匹配性好,利于系统小型化,但其循环效率低。二者混合组成不同配比的碳氢/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以结合各自优势,达到对循环性能、安全性和环保性的平衡。但不同
沸腾现象由于其良好的传热性能,在核能、化工、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微电子机械等与传热(冷却)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近年来电子芯片的快速发展,其所需要的换热量在直线上升,发热密度已经达到了MW/m2量级。这一热流密度值已超过以水为介质的池沸腾及常规流动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因此,提高沸腾传热的临界热流密度是提升冷却技术性能的关键,是工业应用领域的迫切需求。本论文针对在电子芯片等微小型发
柴油喷雾燃烧过程受到氧气比例和稀释气体组分的直接影响,同时高氧条件下不同燃料特性对喷雾燃烧发展的影响规律也有待揭示。本研究使用多种光学诊断方法,在一台高温、高压可视化定容燃烧弹上,针对不同稀释气体组分以及宽广氧气浓度范围,研究了不同柴油燃料特性的喷雾火焰特征。本文首先采用火焰自发光高速成像研究了不同稀释气体(Ar和N2)在10%-21%的氧浓度范围内对柴油喷雾着火和火焰发展过程的影响,采用双色法研
部分预混燃烧(PPC)具有实现高效率和低排放的潜力,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燃料特性对部分预混燃烧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燃料辛烷值(RON)和敏感性(S)是影响燃料自燃着火的主要因素。为实现PPC燃烧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优化控制,本文利用甲苯、乙醇、正庚烷、异辛烷配制了RON分别为70和90的多种敏感性的甲苯参考燃料(TRF)和乙醇参考燃料(ERF),并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架上研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已成为中低温热能回收利用的有效手段和研究热点。ORC的输出功根据中低温热源温度与工质的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存在优化工况或单调增加的两种情况,且单调递增的循环性能优于优化工况。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吸热过程传热窄点位置不同导致吸热量随蒸发温度的不同。对于中低温热源,采用高临界温度工质(如R245fa)的ORC一般具有优化工况,且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