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发展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推进改革等,为有效促进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如农产品的供求结构不平衡、农业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不科学、环境影响压力巨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缺乏牵引力等。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就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次将农业农村发展置于重要位置。而农业又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和弱质性产业,因此,是财政投入的重要板块,与此相应,财政投入对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变迁及特点、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支农支出现状及与全国的比较、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三大部分展开论述。文章首先阐述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国内外关于财政支农的相关文献,从文献中整理了财政投入对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作用及效果。然后,又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变迁及特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结构及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DEA- Tobit模型为逻辑主线研究了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考量其财政投入潜力。最后,提出了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政策建议:一是规划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二是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