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技术在定量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整体和节段心肌应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78例急性STEMI患者,患者于24h内行急诊PCI,并在术后2-6d内行CMR检查并收集完整临床资料。通过CVI42后处理获得左室整体及节段心肌应变指标、左室心功能、左室梗死体积分数和微血管阻塞体积分数。观察者组间及组内应变测量结果行一致性分析。左室应变与心功能、梗死体积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心肌梗死及微血管阻塞发生与否、透壁程度(≤50%或>50%)进行分组,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应变指标对透壁性心肌梗死及MVO发生的诊断效能采用ROC分析。10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后随访复查。结果(1)观察者组间GPRS/PRS、GPCS/PCS、GPLS/PLS的ICC值分别为0.926/0.829、0.934/0.915、0.522/0.651,组内GPRS/PRS、GPCS/PCS、GPLS/PLS的ICC值分别为0.979/0.908、0.994/0.959、0.748/0.773,说明观察者组间及组内一致性结果良好。GPRS、GPCS、GPLS与LVEF具有强相关性(P均<0.001);GPRS、GPCS、GPLS与梗死体积具有强相关性(P均<0.001);(2)GPS、GTTP无法区别透壁性与非透壁性心肌梗死(P>0.05);PRS、PCS、PLS、TTPr、TTPc、TTPl在非梗死组及梗死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TTPl,P=0.002,其余参数P<0.001);PRS(P=0.002)、PCS(P<0.001)在透壁与非透壁心梗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RS值为24.45时,其识别透壁性心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0.3%与77.8%,PCS取-16.55%,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4.5%、70.3%;(3)GPS、GTTP在MVO组与无MVO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S、PCS、PLS在MVO组与无MVO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RS取24.65%时对节段心肌MVO检出的敏感性为89.0%,特异性为60.6%,PCS取-14.0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75.9%;(4)10例随访患者LVEF均较6个月前恢复,无MVO组恢复幅度较MVO组大;MVO组的GPLS、PRS及PLS绝对值较半年前减小;11个节段由透壁性心肌梗死转化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结论(1)CMR-FT能可靠、便捷地定量评估STEMI患者PCI术后左室心肌应变,其应变指标可重复性较好,并与射血分数、梗死体积分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节段峰值应变有助于区分梗死心肌及非梗死心肌,并可较准确地识别MVO和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为肾功能不全的STEMI患者评价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提供较为可靠的新途径。(3)CMR-FT有望成为STEMI患者随访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