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信息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形式也不断丰富。摄影,原本是一块相对奢侈和专业的领域,如今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盖到了百姓家。随着这股摄影热潮,面向各种读者群的摄影类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尖来。人们阅读的摄影类杂志有偏向器材介绍的,有偏向理论研究的,有偏向评论摄影作品的,当然也有大拼盘什么都有的。然而,面对如此车水马龙的杂志市场,中国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有摄影类杂志遭遇停刊或发展困境。相较中国,美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杂志工业以及最自由的摄影艺术。美国摄影类杂志无论从内容编排、选题、摄影作品、印刷纸张,还是从他们的人员配备:编辑、摄影师、评论家等等各个方面和细节都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鉴于中美摄影类杂志之间的差别及悬殊,研究中美摄影类杂志必须赶紧被提上日程。于是,笔者在进一步查阅一些资料后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中美摄影类杂志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非常少。此外,新媒体的崛起,也给纸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那对于杂志来说,其生存空间以及发展潜力还有多少,这是要通过此次研究课题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现今更为普及的摄影,其实也给摄影类杂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思考空间。如何才能做出让公众都愿意掏钱买来看的杂志?如何根据不一样的人群需求调整自己的版面内容,做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中国的摄影类杂志是否真的具有含金量?与美国摄影类杂志相比到底有何差距?未来的路该如何走?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综上,力求通过有针对性地阅读中国以及美国摄影类杂志,以杂志的大文化背景、摄影当下的地位作为切入视角,通过比较中美摄影类杂志的编排、设计、内容、特色、运作方式、人员配备等方面,来发现中美两国的摄影类杂志各自的特色以及它们的区别。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摄影类杂志的研究,反映出中美两国的文化特色,甚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最终对中国的摄影类杂志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自身的一些实习经历,笔者发现目前中国摄影类杂志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通过与美国摄影类杂志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比较之后,中国摄影类杂志更应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比如在人员、发行、合作及自信心方面都要有所改变或提高,而在本文最后,笔者也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了“摄影杂志人”这个概念,可视为本文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