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hoP/PhoQ是鼠伤寒沙门菌中重要的一组双组份调控系统,直接调控了鼠伤寒沙门菌5%左右基因的表达,同时其保守性存在也暗示了其在细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质谱结果显示,PhoP第88位的赖氨酸(K88)存在乙酰化修饰,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K88保守存在,同时晶体结构表明K88位于PhoP的α4-β5-α5结构域第一位,该结构域是PhoP形成二聚体的关键。我们首先证实了K88存在乙酰化修饰,在乙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pat的敲除株中,K88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减弱,而在体外与AcP孵育时,K88乙酰化水平随AcP浓度升高而增强。在体外实验中,K88的乙酰化修饰(替换赖氨酸为谷氨酰胺,以模拟K88的乙酰化状态)使得PhoP更易形成二聚体结构,更容易结合phoP启动子序列,也加强了phoP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而在体内实验中,K88的去乙酰化修饰(替换赖氨酸为精氨酸,以模拟K88的去乙酰化状态)表现出接近于野生型菌株的组织定植能力及小鼠致死能力,组化分析结果也显示,K88的去乙酰化修饰使得宿主产生更为严重的肠道炎症。这表明K88的去乙酰化更有利于细菌的感染。此外,AcP作为沙门菌的中间代谢产物,不仅能够对PhoP提供乙酰化基团,还能提供磷酸基团。我们在体外磷酸化修饰反应中,发现K88乙酰化修饰的PhoP不再能被磷酸化修饰。这也体现出不同翻译后修饰间存在有相互作用,共同调控了PhoP的活性以及沙门菌的毒力。鉴于转录调控因子PhoP的重要作用,我们还通过基因组信息分析对沙门菌中30个未知的转录调控因子进行了筛选,构建各目的基因的敲除株,并分别通过酸耐受和细胞实验进行了功能检测,最终发现STM142717同时参与酸耐受、入侵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复制三个生命活动,但是RT-PCR检测发现ΔSTM142717中phoP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我们该基因可能通过PhoP以外的通路发挥转录调控功能。